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二十大讓人怕!資金大竄逃 中國股匯雙殺 房市掀起拋售潮

陸媒《第一財經》的社論《積極做好風險資產價值重估的準備》指出,二十大後人民幣匯率與股價大跌,也連帶房屋利率慘跌,中國各地開始掀起了不動產拋售潮。社論分析中國房產不再是可以增保值的資產了,投資者需做好不動產定價重估的積極準備,審慎思考房價和投資房產等問題。

近日中國多處爛尾樓業主表示集體停止償還貸款,衝擊到大陸銀行體系。(示意圖)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

陸媒《第一財經》的社論《積極做好風險資產價值重估的準備》指出,二十大後人民幣匯率與股價大跌,也連帶房屋利率慘跌,中國各地開始掀起了不動產拋售潮。社論分析中國房產不再是可以增保值的資產了,投資者需做好不動產定價重估的積極準備,審慎思考房價和投資房產等問題。

大紀元時報》《時事天天聊》的主持人秦鵬今(27)日也針對該社論的內容做出分析,用多面向解釋中國多地區不動產在未來只會貶值不會升值:

一,股市大跌,中國富人掀起拋售財產潮,能潤則潤。

中國上海近日有豪宅暴跌40%求售,台商也將餐廳、酒店等出售。上海房地產業內人士稱,許多豪宅持有人對未來不再抱有幻想,於是決定降價出售房屋。最近,武漢、上海、北京、江蘇及浙江等地有大量富人出售資產。

二,房利率下跌極低,但是促進買房效果差

《第一財經》社論原文稱:「9月底,央行、銀保監會發佈的關於階段性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的通知提出,對今(2022)年6至8月新建商品住房售價環比、同比均連續下降的城市,可自主決定在2022年底前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放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下,房地產面臨着一場顯見的風險定價重估和投資邏輯重塑。」

秦鵬解釋說,不要盼着像過去那樣房子還可不停地賣,價格不停地漲,各位投資人們,需要換一個思路考慮房價問題,還有是不是投資以及如何投資房地產市場了。

三,不動產不再增值保值

社論原文:「因為社會結構和整體風險偏好,都出現新的調整,住房的居住屬性已通過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個途徑得到強化,金融屬性則開始退卻。」

秦鵬解釋說,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新的住房供給制度,意味着房地產的風險加大,民眾的住房以後會通過商品房、政府保障房和政府租房等方式解決,別老想着房子就是用來增值保值的。

四,少子化,房地產過剩

社論原文:「這首先源於中國人口數量和質量結構的調整。」秦鵬解釋說,計劃生育造成的少子化,以及人口老齡化,都意味着房地產過剩了,而且人們越來越教育程度高,全國範圍內工作,也使得買房住不全是剛性需求了。

五,房市的有效需求不足,高房價很難維持

社論原文:「目前基於金融屬性估值的住房,其高房價抬升了經濟社會運行成本,壓低市場的投資邊際收益率,加劇房市的有效需求不足,使高房價很難維持,房地產這一風險資產出現重估定價是遲早的事,且價值重估越早對經濟社會的傷害和拖累越小。」

秦鵬解釋說,房價現在這麼高,企業承擔不起,租房和買房的人負擔太大了,這是「社會運行成本高」,所以房市的有效需求不足,使高房價很難維持,早晚得改變價格評估模式,越早越好,這樣社會不至於崩潰。

社論最後提醒中國房產的投資者「需做好不動產定價重估的積極準備」,中國各地政府也「應把握住政策激勵的頭寸,避免過猶不及的誘多,扼殺當地經濟的活力和透支長期的增長潛能」。

中共二十大閉幕後,中國不動產也跟着慘跌,上海地區房產最高暴跌40%,專家警告投資者需做好不動產定價重估的積極準備。圖:翻攝自上海政府新聞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新頭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