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隨園食單》:古代吃貨們必備的「美食寶典」

《隨園食單》是清代大才子袁枚所作,最早出版於1792年,詳細記錄14世紀至18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共14章。

古代文人騷客最是擅文章、喜新賦、愛寫詩、賦新詞、善譜曲、作折子戲、寫小說,唯獨寫美食的菜譜最少,獨一份的美食寶典就是清代大才子袁枚的《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是清代大才子袁枚所作,最早出版於1792年,詳細記錄14世紀至18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菜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共14章。

《隨園食單》是我國古代烹飪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之作,更是第一次系統全面總結中國烹飪的成就。

《隨園食單》,古代中國烹飪著作,共一卷,袁枚著

1、名廚大V加持的美食家

提到美食家,大家會想到丁寶楨、胡適張大千梁實秋、王世襄、汪曾祺、蔡瀾等,這是一群號稱老饕的信仰者,他們可以不為富貴、權勢、生死折腰,但絕對會對美食折腰,他們都有一條知美食的舌頭,一杆寫美食的筆,有一顆愛美食的心,但大多不會燒菜煮飯,畢竟「君子遠庖廚」。

我們的袁枚先生交遊廣闊,吃遍權貴宴席、市井美食,積累了四十餘年的美食品嘗及料理經驗,所以他十分鄙薄明代陳繼儒、李漁兩位大美食家的矯揉造作,想寫一本真實可靠的美食料理書籍,每個人都能照書做菜的美食料理聖經。袁枚先生一度想放棄這個頗為大膽的想法,直到遇到一個名叫王小余的著名廚師。

這兩人的相遇就好比特級廚師小當家劉昴星,遇上靈感不斷的嘟嘟周梅麗。王小余廚藝精湛,多真知灼見,手上功夫厲害;袁枚先生積年老饕,多異想天開,筆下功夫厲害。兩人互為師友,互相啟發,留下了「知己難,知味尤難」的著名典故,更為《隨園食單》打下堅實的操作基礎。袁枚先生以前,廚師是賤業,是君子遠庖廚;袁枚先生之後,廚師是料理,是「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隨園食單·須知單》)

乾隆皇帝在皇極殿舉行千叟宴宴會座次位置示意圖

《千叟宴圖》清·汪承霈繪

2、火鍋不香嗎?

清代乾隆皇帝辦千叟宴,主打壓軸大菜就是宮廷銅鍋火鍋,這表明清代的上層社會已經愛上了火鍋。翻遍清代歷史資料,我們可以考據出清代北京城流行的是東來順那樣的銅鍋火鍋,和現代火鍋的百花齊放完全不同。

火鍋香嗎?袁枚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火鍋無感綜合症」患者,在《隨園食單·戒火鍋》篇提出以下反對理由:一、紅湯或白湯湯汁沸騰翻滾,令人生厭;二、各菜各有火候,一鍋煮之不好;三、蔬菜、肉類在鍋中煮久了便變味。

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一頓不行就兩頓!這就是火鍋的宣言,重慶火鍋、四川火鍋、北京涮羊肉火鍋、潮汕牛肉火鍋、酸湯魚火鍋、羊蠍子火鍋、海鮮火鍋、椰子雞火鍋等等,火鍋江湖百花齊放,總有一款適合你,適合清代的袁老先生!

千叟宴時乾隆御賜養老牌

3、食療養生:養生style始自我

如今00後養生火遍大江南北,不懂養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潮流人士,比如可樂泡枸杞、爆肝熬夜找枸杞、熱水泡腳加枸杞等等都是毛毛雨,袁大才子表示:養生style始自我!

《隨園食單·羽族單》寫到黃芪蒸雞治瘵「鹵濃而鮮,可療弱症」,黃芪主補益氣血,對虛弱消瘦效果甚好,後人將黃芪蒸雞治瘵加以改進,逐漸衍生出黃芪蒸雞、當歸黃芪蒸雞等菜式。書中菜式經常含枸杞子、陳皮百合山藥、茯苓等中藥材,用黃芪、白朮、巴戟天等增強功效,此類中藥材至今仍被養生保健所效仿,已列入藥食同源、保健食品的範圍。如今黨參、黃芪、當歸、冬蟲夏草、枸杞、茯苓、枸杞等中藥材入菜已是家喻戶曉,養生保健、食補藥膳已經深入人心。

袁枚《隨園食單》

除中藥材入菜外,「調味寧先取淡」強調控制食鹽用量少;「戒外加油」強調避免油脂攝入過量;「戒走油」反對加熱過度、避免營養丟失;「粥飯本也,餘菜末也」強調穀物膳食基本結構的重要性,此類飲食主張均與現代飲食健康原則一致。

這種飲食平衡理論基本被現代營養學所吸收、傳承,從而形成了一股養生風潮。《隨園食單》記載的菜譜在清代被演繹成隨園菜,與譚家菜、孔府菜合稱「三大官府菜」,如今在杭州、南京等地已成為養生菜的領頭羊。

滿族食俗與清宮御膳配圖

4、海鮮:海鮮雖珍,食之有道

古人飲食講究「五穀、五畜、六禽、八珍」,並無海鮮之說。《隨園食單·海鮮單》說「古人珍並無海鮮之說,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從眾。」,提示清代乾隆時期已盛行食用海鮮,《海鮮單》記錄燕窩、海參、魚翅、鮑魚、淡菜、烏魚蛋、乾貝、生蚝等清代海鮮的目錄和烹飪技法,海鮮正式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高檔食材。如今西班牙火腿、澳洲龍蝦、神戶牛肉、法國鵝肝、俄羅斯魚子醬等高端食材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的瘋狂熱捧,卻不知我們本土的海鮮其實不輸國外的食材,更應該將中國的海鮮文化推向全世界。

《隨園食單·戒單》中寫到戒耳餐、戒目食、戒暴殄,專門論述避免貪圖名貴食材、貪多菜多盤、暴殄天物的觀點。其中《戒暴殄》篇特意譴責活烤鵝掌這類行為,認為十分殘忍,因吃而違背人性。現今社會食熊掌、煲魚翅、澆驢肉、活吃猴腦、三吱兒、炭烤乳羊等屢禁不絕的菜式做法,在後世的飲食中存在不爭議。

袁枚1787年作行楷書四屏(部分)

5、中國人和酒不得不說的故事

談到美食與酒,《戒縱酒》說「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惡,亦惟醒人能知之」,科學解釋酒精會麻痹人的味蕾,所以酒醉後無法品嘗美食的美味,也就糟蹋了美食,畢竟「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但現今社會,周歲酒、過節酒、宴席酒、結婚酒、請客酒,紅白酒等名目繁多,形成了我國無事可離酒的酒桌文化,酒桌上男男女女們勸酒、灌酒、拼酒、醉酒之歪風愈演愈烈,以致醉死、醉駕的悲劇屢見不鮮,這是病,無法洗白的飲食文化惡習,藥不能停的那種!

文化人須作詩,作詩須用酒,袁枚在《隨園食單?茶酒單》說:「七碗生風,一杯忘世,非飲用六清不可」,極是風雅。同當今社會流行以飲用四大白酒為潮流不同,清朝時「今海內動行紹興」,「餘黨稱紹興為名士,燒酒為光棍」,紹興酒即紹興產的黃酒,地道的紹興黃酒以上好的糯米、鑑湖水釀造而成,色如琥珀,以味甘、色清、氣香、力醇厚者為上品,著名品種有元紅酒、加飯酒、花雕酒、善釀酒、香雪酒等,清朝康熙年間就有「約酒行天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

現代科學研究,黃酒中富含多種人體無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且因酒精度數低,對身體傷害較小,頗受日本等外國喜愛。民國大文豪魯迅先生曾以一篇《孔乙己》為家鄉紹興黃酒免費代言,如今到紹興旅遊,遊客必到咸豐酒店內,學孔乙己模樣,來一碟茴香豆,沽一碗紹興黃酒,體味黃酒的苦澀和甘甜。

6、結語

《隨園食單》最有內味處在「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對待美食我們應當有着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不斷推陳出新,將隨園菜傳承下去,將中餐推到世界美食的最高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歷史百家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