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遭反抗,面臨最糟糕政治危機;報道被刪!半年倒46萬企業,深圳精神病院滿了;

英媒:中國經濟六大考驗;停貸潮 銀行和房管局互相甩鍋;斯政府破產,另九個一帶一路也要成爛尾國

最近"爛尾樓停貸"現象像烈火一樣急速蔓延至中國91個城市,同時中共還面臨着疫情、通脹、就業、樓市、信心、債務等六大考驗,二十大習近平將面臨最糟糕的政治危機。

「爛尾樓停貸」究竟誰是罪魁禍首?鄭州銀行和房管局互相甩鍋,誰都不願擔責。旅美經濟學家程曉農認為,「種禍得禍」,今天的樓市危機完全是中共放縱房地產開發商造成的,可謂是咎由自取。

斯里蘭卡(Sri Lanka)宣佈破產,作為其大債主的中國被指正部署「經濟殖民」,另外九個"一帶一路"國家或步其後塵。

習近平遭遇反抗,將面臨最糟糕政治危機

最近購房者拒絕支付抵押貸款現象像烈火一樣急速蔓延至中國91個城市。

房地產市場占中國經濟活動的五分之一。中國約70%的家庭財富與房地產掛鈎,遠遠超過美國,使其成為共產黨最敏感的政治問題之一。

彭博社7月19日發文說,幾個月來,習近平一直堅定地控制着「過度槓桿化」的中國開發商,引發了創紀錄的違約潮,至少24家主要房地產公司處於崩潰邊緣,同時也嚇壞了全球投資者。

英國《衛報》7月19日發文說,抵制抵押貸款威脅到中國經濟和政治穩定。

文章說,中國經濟正面臨着增長停滯、高失業率、抵制支付抵押貸款和持續疫情封鎖等問題的打擊,有可能爆發出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後果。

買房者拒絕支付抵押貸款是一個跡象,表明中國普通人對房地產市場和更廣泛的銀行業的信心開始瓦解。

目前,中國多地再次出現新疫情,中共再度實施部分封鎖措施,上海等大城市也面臨着進一步癱瘓的威脅,這一切更是加劇了未來的不確定前景。

針對低迷的中國經濟,北京政府在最近幾周做出了回應,制定了另一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計劃,價值高達700億美元,企圖確保增長。

然而,《衛報》說,許多經濟學家和中國觀察人士現在都認為,北京的「借貸和建設」(borrow-and-build)經濟模式已經崩潰,更多的基礎設施是通往毀滅的道路,而不是通往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市場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在過去一年中,約有1300萬套公寓停止施工。

英媒:中國經濟面臨六大考驗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文稱,中國經濟持續下行,面臨着疫情、通脹、就業、樓市、信心、債務等六大考驗。

受疫情封控的衝擊,中國二季度GDP為26萬8,771.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僅增長0.4%,比外界預期的更低。中國上半年整體增速僅2.5%,遠低於預期。

《金融時報》7月19日的評論文章稱,要實現中共設定的5.5%增長目標,下半年GDP必須為63萬944.

一、疫情考驗

目前,傳播能力強的奧密克戎(Omicron)毒株在中國各地接二連三破防,下半年的防疫形勢不容樂觀。

截至7月18日,全國逾20省份爆發疫情,高風險區407個、中風險區659個,合計1,066個。持續的疫情封控措施使中國經濟遭受重挫。

二、通脹考驗

上半年,中國PPI(生產物價指數)上漲7.7%,其中一季度上漲8.7%,二季度上漲6.8%。

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1.7%,其中一季度上漲1.1%,二季度上漲2.3%。

9億元,增長8.15%左右,但難度很大,面臨着六大考驗。

三、就業考驗

今年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6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6月,城鎮外來農業人口失業率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4、5、6月分別為18.2%、18.4%、19.3%。

四、樓市考驗

中國經濟首要支柱房地產,已經透支疲軟。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4%,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34.4%,房屋竣工面積下降21.5%,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22.2%,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8.9%。

停貸潮對銀行、金融系統造成衝擊,不少專家警告,若「停貸潮」持續擴散蔓延,恐引發類似2008年的金融風暴,外界對此密切關注。

五、信心考驗

經濟持續衰退,民眾收入銳減,消費疲軟。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0.7%,二季度下降4.6%;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9%,人均消費支出下降0.9%。

六、債務考驗

財政部7月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10.2%,全國稅收收入下降14.8%;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5.9%。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下降28.4%,支出增長31.5%。

中國監管部門將對滴滴罰款逾十億美元,結束網絡安全審查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有關部門正準備對網約車巨頭滴滴(Didi Global Inc.)處以超過十億美元的罰款,從而結束針對該公司長達一年的網絡安全審查。

據華爾街日報7已19日消息,其中一些人士稱,處罰措施一旦宣佈,中國政府打算放鬆之前對滴滴的新用戶註冊禁令,並將允許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科技公司的移動應用重新在中國國內應用商店上架。這些知情人士表示,該處罰措施還將為滴滴赴香港上市鋪平道路。在中國,每個月有數以千萬計的用戶使用滴滴的應用。

「種禍得禍」,「爛尾樓停貸」中共咎由自取

經濟學家程曉農日前撰文指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讓買房者的利益受到損害,終於導致全國性的房貸斷供潮。究其原因,這是中國的制度之害。在立法、監管的各個層面,政府都站在房地產公司一邊,為了維護房地產泡沫,不惜傷害消費者的利益,這就是發生房貸斷供潮的癥結所在。

房地產公司想從房地產蕭條和資金鍊困境當中跳出來的花招是,通過玩「擊鼓傳花」,讓新地塊上策劃出來的紙上建房項目的買主們提供房貸資金,用來完工先前已售出的預售房。

預售房資金有嚴重的「跑冒滴漏」,地方政府心裏跟明鏡似的,但它們「鼓着腮幫子看四方」,一臉無辜的樣子。而中央政府呢,它也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假模假式地「打擊」了一番「挪用預售資金」,那是兩年前的事兒了。

如果兩年前住宅項目預售資金真的做到專款專用了,兩年後,那時候的預售房早就蓋完交付給房主了;如果「專款專用」了,也就沒了預售資金的「跑冒滴漏」,那怎麼會十幾個省市到處都是「爛尾樓」呢?很顯然,兩年前政府的那次「打擊挪用預售資金」之舉,得益者未被追究,受害者繼續受害。

雖然誰也沒想到,撕裂中國經濟的房地產泡沫,居然是從買房者的如此集體行動開始的,但是「種禍得禍」這四個字如今是體驗在北京當局身上了。中國政府現在更擔心的是,房地產業的崩塌正在加深中國潛在的銀行業金融危機。

[page]

大批企業倒閉,深圳精神病院一床難求?

疫情以及中共的「清零」政策下,中國過去兩年大量企業倒閉。專家透露,僅今年上半年,全國有46萬家公司倒閉。而物質層面上的難,正在轉變為精神上的難。一個顯著現象是,大陸的精神疾病專科醫院裏,多了許多中小企業主的身影。

大陸自媒體「每日人物」日前刊載了一篇長文,詳述了深圳唯一的一家三級甲等的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康寧醫院」近一兩年所經歷的。

文章採訪了深圳市康寧醫院臨床精神病研究室主任王永軍,王醫生近兩年來接診了許多焦慮的老闆們。

據王永軍的講述,近兩年,來找他看焦慮的企業主越來越多,普遍都只有三四十歲。最近的患者里,有一位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這位董事長是很典型的一代深圳「移民」,40歲,人很內向、有涵養。經過十多年奮鬥,積累了今天的財富,已經擁有了一家上市公司。

但通過進一步溝通,醫生發現他是典型的焦慮症,產生了一些軀體不適。和人聊天的時候聲音都帶著細顫,止不住發抖;坐下來不停換腿,不能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他也主訴自己時時刻刻處在不能控制的擔憂之中。

而引發他焦慮的直接事件,是家人突然生病和公司長期的運營壓力。

醫生表示,從2020年疫情開始之後,他明顯感覺到康寧醫院的門診量越來越大。即使是很貴的特需號,仍然是供不應求。

調查顯示,幾年時間,康寧醫院的門診量翻倍。大大小小的企業主、創業者普遍處於焦慮狀態。很多老闆就診的時候會有秘書陪同。

同時,重病患者也比較多。從今年開始,住院病人數量就沒有低於1600人。實際上正常情況下,坪山區和羅湖區總共開放床位只有1330個。

目前,上文已經在大陸被全網刪除,不過中小企業主的壓力和困境眾所周知。

清華大學教授鄭毓煌在一段視頻中透露,僅今年上半年,全國有46萬家公司倒閉,註銷的個體工商戶達到300多萬,4月份,全國企業清算同比飆升超過23%。

「爛尾樓停貸」銀行和房管局互相甩鍋

中國數百個爛尾樓盤的業主聲明停貸,並指責銀行違規導致樓盤爛尾。鄭州銀行將責任推給當地房管局,房管局則發聲反駁,並威脅對銀行追責。

網上流傳的視頻中,鄭州銀行長椿路支行負責人回應稱,該銀行的資金撥付都有鄭州市房管局有關部門的批示,「換句話說,我們是聽招呼幹活」,「如果他們不讓撥,我們是撥不了的」。

針對銀行方面的說法,鄭州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回應陸媒稱,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銀行的說法「與事實不符」,已上報上級部門,並追究銀行責任。

斯里蘭卡政府破產,另九個"一帶一路"國家或步其後塵

斯里蘭卡(Sri Lanka)宣佈破產,作為其大債主的中國被指正部署「經濟殖民」。

英媒《BBC》最近整理數據分析指出,點名4個參與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國家,包括老撾、巴基斯坦、馬爾代夫及孟加拉,將步入斯里蘭卡後塵。報道指出,該4國大債主之一同為中國,屬屢現財務赤字的經濟體,均受累於全球性通膨推高食品和燃料成本,往往會在政府增加補貼時面臨嚴重阻力,加上本身債務危機,導致破產風險升溫。

不過,美聯社點名,阿富汗、阿根廷、巴基斯坦、埃及、寮國、緬甸、土耳其、津巴布韋黎巴嫩等九國瀕臨破產,中國投資上兆美元前景未卜。

罕見!中國銀行業公佈風險房貸總額,被指縮水1000倍

在二十大前夕,中國各家銀行更罕見公佈其持有未完工房屋逾期貸款總額,稱總計21.1億元人民幣(約3.12億美元,新台幣93.6億),其中中國農業銀行以及中國工商銀行均超過6億元最多,但最大抵押貸款機構中國建設銀行卻未公佈金額,僅強調佔比有限,風險可控。

隨着越來越多數據的公佈,業界認為這些數字還可能會發生變化,中國廣發證券估計,此次抵制拒繳風潮可能影響高達2兆元的抵押貸款。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