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周彥武:別再找藉口了,中國經濟面臨系統性危機

作者:

每一次經濟刺激都透支了經濟發展的動能,導致經濟刺激一停止,經濟就陷入加速下滑狀態,每一次刺激都加速了中國經濟奔向崩潰的步伐。

中國經濟不會軟着陸,只會斷崖式崩潰,原因就在於經濟刺激。

不解決貧富懸殊問題,不僅政治上會有系統性風險,經濟上也有。

從任何角度來看,這些數據都不太令人樂觀。具體來看,7月份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僅為3852億元,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7800億元和去年同期的7000億元。社會融資總額也大幅低於市場預期,並有史以來第一次低於新增人民幣貸款。

社會融資總量中的一些數據可以得到解釋,比如說未貼現的銀行承兌票據7月份下降了4160億元,而6月份時上升了1440億元,這主要是由於青島港醜聞之後政府加大了打擊大宗商品融資的力度。此外,信託和委託貸款的增長也出現了放緩,這意味着影子銀行活動出現明顯下降,房地產市場也將受到負面影響。

但表外業務的收縮似乎並沒有對表內業務形成支撐,在此前連續兩個月的大幅度信貸投放後,新增貸款突然在7月份「剎車」,這一方面表明此前央行投放的PSL的作用已經逐步消退,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房地產市場和商品融資降溫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開始下降。當然,唯一能夠讓央行稍展愁眉的是,7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3.5%,大幅低於6月份的14.7%,這也暗合其一直以來認為「貨幣供應量過高」的觀點。不過M2環比大幅度減少15400億,顯示PSL未能對沖外匯占款減少帶來的衝擊。

金融數據的低於預期,也反映了在實體經濟數據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略低於預期但大致及格,也表明外部需求仍在對經濟形成支撐。但外部需求的恢復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疑問,7月當月的出口增速遠高於市場預期,貿易順差也創下歷史峰值,但從工業增加值項下的出口交貨值來看,7月的出口交貨值同比上升7.2%,低於上月的8.5%,而港口吞吐數據來看,前7個月的外貿吞吐量同比增長4.6%,低於上半年的5.2%。這些數據相印證,可以肯定出口數據是假的。

零售數據和投資數據則顯得不樂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2%,固定資產投資則大幅下滑0.4個百分點,逼近17.0%的關口。房地產市場的萎靡是投資減速的主要原因,但財政支出的力度似乎也在降低,7月中央財政的支出增速從上月的超過20%下滑至9.6%。總體來看,依靠財政進行擴張的可持續性也存在很大的疑問。

在這樣的狀況下,關於壞賬和信用風險的疑問,將仍然困擾着中國經濟。此前的數據顯示,到6月底,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產總規模為12.48萬億元,較一季度環比增長6.40%,較上月下降了0.2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26.56%的增幅下降了12.16個百分點。值得指出的是,這也是信託業管理資產首次出現月度下滑,在超過5年的高速發展後,信託業出現的降溫也反映了背後存在的信貸質量擔憂。此外,央行也表示,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存在一定的下降趨勢,而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也呈現上升趨勢。銀監會近期也批准了五家新的省級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理商業銀行的呆壞賬。

這樣的金融數據表明意味着金融系統進入快速去槓桿化的過程,也將對實體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2008年至今的數據表明,社會融資總量出現如此的快速下跌,此前曾出現過兩次,分別在2008年年底和2011年底,分別伴隨全球金融危機和房地產政策收緊,此後中國的GDP都出現了快速下滑。信貸如此大幅的下降,事實上相當於量化緊縮,將導致整體系統面臨壓力。

央行的牌幾乎打光了,降准降息PSL都已經在用,但實際效果很差,下一步即使央行撕破偽裝,全面降息降准,經濟也不會有改善。除了刺激投機,刺激股市,刺激虛擬經濟外,實體經濟絲毫不會受益。中國不是局部產能過剩,是整體的系統的產能過剩,貧富懸殊導致只有極少數人有能力實施拉動經濟的消費,也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

每一次經濟刺激都透支了經濟發展的動能,導致經濟刺激一停止,經濟就陷入加速下滑狀態,每一次刺激都加速了中國經濟奔向崩潰的步伐。

中國經濟不會軟着陸,只會斷崖式崩潰,原因就在於經濟刺激。

不解決貧富懸殊問題,不僅政治上會有系統性風險,經濟上也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