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須知:十全大補的四種冬季必備食物

很多食品,一身是寶,挑一個桂圓出來,可以讓你既飽了口服,又調養了身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常見的大補品,美味的口感加絕妙的養生效果,你一吃保準會愛上。

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乾果對人們來說,都是美味的食物,而中國傳統醫學尤其重視其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食療。中醫往往憑藉這些乾果的特殊作用,來調整人體的陰陽氣血,從而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用食物代替藥物已經不苦口了,何況乾果的美味更讓人歡迎,既飽口福,又能養生,這麼好的事情,我想大家一定想聽吧?下面我就來介紹幾種常見乾果的食療作用。

荔 枝

《食療本草》上說:荔枝微溫。食之通神益智,健氣及顏色,多食則發熱。《隨息居飲食譜》則說:荔枝甘溫而香。通神益智,填精充液,辟臭止痛,滋心營,養肝血。果中美品,鮮者尤佳。以核小肉厚,而純甜者勝。多食發熱,動血損齒。凡上焦有火者忌之。

荔技的主要作用是補氣,兼能補血,因此體虛乏力者可以選用。食用後會使人精神好轉,疲勞減少或消失。如果經常想大小便,也能明顯改善。一般每天早上取7個,剝去殼和核取肉,空腹細細嚼食。荔枝還有個理氣的特點,凡是胸腹脅肋脹滿及輕微疼痛,可用荔枝去殼留核11 ̄13個,加入黃酒200毫升,煮3 ̄5分鐘,緩緩吃下,症狀就能減輕。由於荔枝性溫,對陰虛火旺的人來講並不合適,所以不宜食用。

桂 圓

《本草綱目》上說:龍眼氣味甘平,無毒。開胃益脾,補虛長智。《隨息居飲食譜》上說得更詳細:龍眼甘溫。補心氣、定志安神,益脾陰、滋營充液。果中聖品,老弱宜之。以核小肉厚,味純甘者良。然不易化,宜煎汁飲。外感未清,內有鬱火,停飲氣滯,脹滿不飢諸候均忌。

桂圓又名龍眼,主要作用是補血,兼能補氣。由於龍眼的補血作用強大,因此安神作用非常明顯。睡眠不佳,神倦乏力,選用最為合適。常用方法是取龍眼肉250克,西洋參50克,切成片,放在加蓋的容器中,一層龍眼肉一層西洋參片,上鍋蒸,每天用小火蒸2小時,蒸5天後就可以取用。每天取1匙,開水泡服,到晚上全部吃下。也可以用龍眼肉10克,加水煮5分鐘,然後加入雞蛋2隻,煮熟後食用,一般適宜在早上。[page]

核 桃

《孟詵食經》說核桃仁:卒不可多食,動痰飲,計日月漸服食,通經絡,黑人鬢髮毛生,能差一切痔病。《食療本草》(敦煌殘卷)的記載更詳細:胡桃平。右不可多食,動痰。案經:除去風,潤脂肉,令人能食。不得多食之,計日月漸漸服食。通經絡氣血脈,黑人髭發,毛落再生也。又燒至煙盡,研為泥,和胡粉為膏,拔去白髮敷之,即黑毛髮生。又仙家壓油,和詹香,塗黃髮便黑,如漆光潤,初服日一顆,後隨日加一顆,至廿顆,定得骨細肉潤。又方一切痔病。案經:動風益氣發痼疾,多吃不宜。《隨息居飲食譜》總結它的功效是:甘溫潤肺,益腎利腸,化虛痰,止虛痛,健腰腳,散風寒,助痘漿,已勞喘,通血脈,補產虛,澤肌膚,暖水髒,制銅毒,療諸癰,殺羊膻,解齒齼。以殼薄肉厚味甜者良。宜餡宜餚,果中能品。惟助火生痰,非虛寒者,勿多食也.

核桃又名胡桃,具有很可靠的補腎潤肺功能。因為補腎,能增強腎的功能,所以凡是腎中的結石,能夠被排出體外。我有一個經驗方,治癒過多例腎結石。具體做法是取帶殼的核桃2500 ̄5000克,鮮生薑2000 ̄3000克,先把生薑洗乾淨,晾乾後切成2毫米左右的薄片,用白糖拌起來備用。每次服4個核桃,2片糖姜,核桃即時取肉,2個核桃1片姜,分2口細細嚼服。每日2次,上午9 ̄10時,下午15 ̄16時,以這個時段為好。注意核桃必須即時取肉,才能保證療效,市售核桃肉無用。同樣是這個經驗方,可以治療老年人痰多氣喘,因為核桃還具有良好的潤肺化痰作用。一般食用2500克(帶殼計量)左右,就能氣平痰消。

紅 棗

《神農本草經》上說:大棗味甘平,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孟詵食經》說:生棗食之過多,令人腹脹,蒸者食之,補腸胃,肥中益氣。又說:干棗養脾氣,強志。《隨息居飲食譜》說:干者甘溫。補脾養胃,滋營充液,潤肺安神,食之耐飢。以北產大而堅實肉厚者補力最勝,名膠棗,亦曰黑大棗,氣香,味較清醇,開胃養心,醒脾補血。亦以大而堅實者勝。

鮮棗乾燥後有紅棗、黑棗之分,其實在古代大棗就是紅棗。無論紅棗、黑棗,主要功效是補氣血,養脾胃。我的同學有一位年近90歲的母親,一次感冒後不飲不食,奄奄一息,醫藥無效。她用紅棗燉成濃湯,一湯匙一湯匙地緩緩餵服,3天後能進米湯,經過中藥調理,3個月後終於能生活自理。這就是補氣開胃的證明。黑棗則有一個特殊功效,即明目。用黑棗500克,洗淨晾乾,加入黃酒1000毫升,浸泡2周後食用,每天7枚,可以提高視力,我的母親曾經試驗,確實有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愛美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