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深港物價倒掛:10元錢買蘋果 深圳3個香港5個

 上周日晚,香港新界上水地鐵站月台。拖着小推車的人三三兩兩,等待着返回深圳的火車。

  「什麼都漲,就是工資不漲。香港的日用品比深圳都便宜了。」王先生拎着一大袋洗髮水和沐浴乳,太太和女兒則拉着小推車。

  再望過去,一個兩家七口人組成的購物團更惹人注目。「買奶粉啊,這次買了8罐,過1個多月還可再來。」30多歲的陳女士抱着小孩說,「順便也來買一些日用品,香港買的質量比內地好,價錢有的還便宜呢。」

  但最近幾個月,這些往返深港的「採購員」的購物清單上逐漸豐富起來,除了奶粉,還有食品、洗髮水、衛生紙……

  「以前買奶粉只用膠袋就可以,現在只得換個旅行箱。」一位採購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2009年4月,香港對深圳居民實行可辦理一年多次往返的簽注後,深圳居民赴港更頻繁,每個月至少一次甚至數次。在一些典型的深港家庭記憶中,以往多是香港親戚來深圳相聚時,順便帶些便宜的肉菜返港。

  從南下香港買奢侈品、名牌,到如今去香港買食品、日用品……在內地物價飆升、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大背景下,港深兩地的消費生活正在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走,去香港打醬油

  今年以來,「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瘋」席捲全國。國家發改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內地36個大中城市共31種食品中,有八成都在漲價。

  深圳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深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8%,高於全國3.6%的水平;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3%,高於全國2.9%的水平。

  這是自今年3月以來,CPI連續7個月站在3%的高位。而在所有的商品價格中,漲幅最大的是食品類和生活日用品價格。對深圳居民來說,切身感受到的漲幅卻遠大於數字本身。

  每周都會來港公差的深圳人葉先生告訴記者,深圳居民到港購買奶粉和日用品,實際上已盛行兩年。在內地通脹加劇的情況下,最近兩個月到港購買日用品更趨火爆,在一些生活論壇上,甚至出現了「到香港打醬油」的召集令。

  記者分別在深圳沃爾瑪和香港百佳超市調查發現,香港醬油確實比深圳的便宜——珠江橋牌金標生抽王,深圳售價人民幣16.8元/1.26L,香港則售13.9港元/1.8L,折合為人民幣11.96元。可見,在香港賣的相同品牌醬油,不但容量更多,而且折價近三成。

  「到深買菜港人,平均每天兩萬」,這是新華社香港分社在1986年1月11日播發的一則電稿。稱「由於深圳農貿市場零售的蔬菜、瓜果、海產、肉類比香港的價格便宜,因此香港許多家庭主婦或休假的人,由九龍乘火車經羅湖海關到深圳的集市採購鮮活農副產品」。

  對於曾習慣到深圳購物的香港人來說,現在要停一停、想一想了。每逢周末拉着行李箱到羅湖購物的陳先生,上周去深圳後發現已經沒有便宜貨可買了。

  「逛了一圈,想撈點便宜貨回香港,結果幾乎空手而歸。深圳華潤萬家超市裏日常食品幾乎都比香港貴(像開心果、腰果、小肥羊底料、花生等),比較離譜的是普通的西瓜,半個30元人民幣,在香港一個也就50港元。鬱悶哪。最後買了幾包辣雞爪,不是因為便宜,而是因為香港沒見着。」他在微博上感嘆。

  深港物價倒掛?

  在香港某國際投行工作的陳女士對記者表示,香港食物價格也貴了,她經常幫襯的快餐店的套餐也漲了價,但回深圳吃個套餐也要人民幣30元。算上匯價,在香港吃快餐還是合算。

  事實上,本報記者在深港兩地同類型超市不完全調查的結果顯示,22種產品,其中9種產品價錢香港比深圳便宜,以差價高低順序排列,分別是蘋果、食用鹽、醬油、泰國米、衛生紙、奶粉、洗髮水、蚝油雞蛋。(見表)

  其中,在香港一個蘋果折算成人民幣約1.89元,深圳則賣到約3.6元一個,差價高達47.5%。

  對於深港兩地部分日用品和食品價格出現倒掛現象,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尚未就記者所說現象作出調查,無法證實是否有物價倒掛現象。

  但渣打銀行亞洲區經濟師劉健恆告訴記者,現在看來,深港兩地有部分物價確有出現倒掛情況。他表示,香港物價便宜過深圳,主要原因是自10月以來,內地包括大米、麵粉、砂糖、肉蛋奶與食用油等食品先後快速漲價。在香港日用品和食品絕大部分依賴進口,但進口渠道廣泛,並不一定來自內地,因此並未見到明顯的價格上漲。

  此次本報不完全調查的日用品和食品中,日用品幾乎都在外國生產,包括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等,而食品特別是大米,香港市場長期進口泰國米,蔬果也部分來自國外。

  劉健恆稱,內地有進口關稅、增值稅等,而香港並無此類徵稅,因此進口貨物價格相宜。再加上人民幣近月來升幅明顯,而與美元掛鈎的港元相對貶值,故人民幣購買力更強,相當於來港即打八五折。

  他表示,香港批發商敏感度極高,本地消費能力強勁,若成本上升,價格傳遞迅速。他擔憂,港幣持續貶值,購買進口貨物的成本也將上升,相信通脹亦無可避免。


  未來通脹壓力

  事實上,羅湖關口這邊的香港,通脹也是進行時,雖然漲幅小於深圳。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9月的消費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2.6%。由於政府一次性電費補貼,9月的物價指數與今年8月的3%相比,升幅反而收窄了。

  統計處發言人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如果剔除所有一次性措施的影響,香港9月的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為2.2%,高於8月份的1.9%,主要是租金、鮮果蔬菜的價格升幅擴大。

  與此同時,香港僱主聯會近日提議,希望香港的僱主們應該按照公司情況和員工表現,在明年加薪2.5%至3.5%。「雖然加得少,至少還可以部分抵消通脹因素。」上述陳女士透露,不少投行員工都以買賣紙黃金來抵禦通脹。

  而對於內地民眾來說,買貴貨的日子還要繼續。多位經濟學家預期,未來內地通脹幅度將上升至5%。

  瑞銀證券中國經濟研究部主管汪濤在研究報告中預期,未來十年內地的土地、資源與能源價格,都要向上調整,以反映供應限度與相對稀少性。同時,農產品價格也必須提高,以反映非農業土地和勞動力的機會成本節節升高。

  而這些調整都將表現在更高的通脹上。「假設物價以漸進式改革,政府也審慎管理貨幣及信用政策,我們預期中期CPI為3%至5%。」汪濤在研究報告中說。

  而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輸入性通脹難以避免,內地能否在今年將物價漲幅控制在3%以內,其實已並不重要,而經濟的承受能力更應該成為物價調控的考慮因素。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也表示,香港的基本通脹在未來將會繼續有一定的上行風險,特別是香港經濟繼續迅速增長,而進口價格持續高漲。但相信整體經濟的生產力持續增長,應有助於減輕部分源自本地的成本壓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