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新聞周刊 最糟糕的跡象 從豬肉價格看通貨膨脹

 

中國總理溫家寶巡視陝西省期間敲響了警鐘。面對全國性的嚴重豬肉短缺,他在5月26日呼籲給城市交付可以負擔得起的肉,否則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無論罪魁禍首是一種殺死豬只的神秘疾病,還是中國人對蛋白質的需求大增,該國4月份豬肉的批發價較上年高出71%。最近幾周,中國媒體已經報道了牛肉、魚和雞肉的價格陡然上升——一切顯示通脹。在官方上,通脹徘徊在良性的3%的,但實際上可能要高得多。

    中國的繁榮——已經溫家寶自己的政治運數——安危未定。糧食價格是中國經濟能否維持五年的衝勁同時又不過熱的重要顯示器。歷史上,通脹也是政治動盪的預兆。如今中國奇蹟的支柱處於嚴峻的壓力之下。高盛(Goldman Sachs)和滙豐銀行最近預測中國的通脹會很快升到4%,超過政府的官方數字,而且是一年前的兩倍。

    上周,官方承諾以國家儲備肉對抗食品價格通脹。但《中國日報》指出更迫切的任務是防止(食品)價格上升迅速蔓延到經濟。

    問題的一部分是,最近幾年,高級領袖(特別是掌握整體經濟大綱的溫家寶)談過克制,但又允許增長較其前任的快。北京贊成軟調的漸進,以一些小步伐來回應高漲的外匯儲備、巨大的貿易盈餘以及股市和城市房地產的資產泡沫:稍微調整利率,稍微報升準備金率。鑑於這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大國,這些對策並不突出。

    高漲的食品價格只是中國經濟繁榮的最新威脅。在最近幾個月,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已達11.1%,比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期的高,而且與上年平均水平相比高出約兩個百分點。這促使國際貨幣基金會呼籲北京提高利率,病採用更靈活的匯率機制,阻止錢潮湧入經濟。中國兩大交易所股票價格的高揚促使金融名人(包括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亞洲首富李嘉誠)警告中國股市醞釀危機。

    在某些方面,食品代表了非常微妙的挑戰;許多具體的壓力推動價格上漲,包括都市化中農業用地的損失,國民食譜從穀物轉向肉類,城市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然而,許多專家認為食品通脹也顯示北京最大的宏觀經濟弱點:它不願意清剿充斥經濟的多餘流動資金。香港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首席地區經濟學家董韜(音譯,Dong Tao)稱「通脹開始走高;這是一個轉折點。」(原標題:最糟糕的跡象;作者:George Wehrfritz)

譯文為摘譯,英文原文:http://www.msnbc.msn.com/id/19000114/site/newsweek/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美國新聞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