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低迷,2024年9月份的進出口大幅放緩。圖為中國江蘇省連雲港一港口資料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以色列和伊朗交火不斷,全球油市跟着翻江倒海。有分析警告,一旦伊朗石油出口遭到中斷,中國恐怕最先遭殃。
大宗商品數據公司Kpler統計,伊朗現在每天出口170萬桶原油,超過九成都賣給中國,主要流進山東的小型「地煉」廠。因為美國制裁,多數國家不敢碰伊朗油,德黑蘭只好長期打折在黑市甩賣,還靠「暗艦船隊」規避追蹤與制裁。
但如果伊朗的油出口中斷,中國這些私營煉廠就得花大錢改買非制裁原油,成本壓力一下就上去了。
目前戰火還沒燒到伊朗的產油區,但市場已經開始反應了。自從6月13日以色列空襲伊朗、雙方互射導彈以來,布蘭特原油價格已經漲了近6%。17日亞洲交易時段報每桶73.58美元。
為了應對漲價,中共官方已連續三個月瘋狂囤油。路透社估算,光是5月,中國每天就新增140萬桶庫存。不過,考慮到運輸時間,真要少進口了,影響恐怕得等到8月才浮現。
除了石油依賴,中伊貿易結構也被質疑失衡。2024年,伊朗商會一位官員就稱,中伊貿易是一種「殖民陷阱」。伊朗用人民幣結算石油,不得不反過來購買大量中國商品,加劇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引述Argus Media中國原油業務副總裁湯姆.里德(Tom Reed)說,伊朗原油價格一向比同類非制裁油便宜,2023年每桶最多差了11美元,今年也有4美元的平均價差。但最近因為戰火和制裁,這個差價正在縮小。
《華日》分析說,以色列如果想動搖德黑蘭政權,最關鍵一招,可能就是切斷石油資金鍊。重點目標就是波斯灣的哈格島,一旦被打,將直接卡住伊朗出口命脈。
不過,高盛表示,OPEC+國家像沙特、阿聯酋,還有超過400萬桶的閒置產能,半年內能補上八成缺口,或許能穩住全球市場。
中東火藥味越燒越濃,油價會不會再飆?我們會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