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黨中央已換人?人民日報佈局釋重大信號

—黨媒頭條不見習 高喊「開放」引猜疑

2025年6月10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頭版不見習近平,卻出現一個高喊「開放」的大標題。(網絡圖片)

6月10日的中共喉舌《人民日報》頭版,不見黨魁習近平的新聞,卻有一個高喊「開放」的大標題,引發輿論關注。

近期以來,習近平的名字經常在黨媒頭版消失,與往年他獨霸頭版的情況大相逕庭。6月10日,《人民日報》的頭版不見習近平,但出現一篇題為「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的報導,大標題與習近平閉關鎖國的政策也不同調。

這篇文章是對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的專訪。華為被稱為中共「黨企」,任正非在受訪中自然還是為中國經濟和中共政策背書。但專訪的大標題引人注目。

從報導的內容來看,其標題來自專訪最後黨媒記者一個突兀的提問:「怎麼看待開放與發展?」任正非回答:「國家越來越開放,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然後他加上一句「國家在黨的領導下」。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專訪發佈的時間,正值美中在倫敦舉行貿易談判期間。6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佈雙方達成協議,中共承諾向美國預先提供稀土,並且向美國全面開放中國市場。

時評人士江峰分析指,川普對中共貿易話術連番出擊後,北京轉為「示軟式回應」,選擇不對撞、不反擊,而是推出任正非「開麥」,傳達「我們沒那麼強大,別封死路」。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篇高規格專訪全篇未提「習近平」二字,似在有意「去習化」。

還有觀點認為,6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的佈局,似乎是在試圖對外釋放「黨中央已換人」的信號。

近期以來,習近平失權的跡象越來越多。

時評人吳建民分析,習近平正面臨當年華國鋒的命運。中共元老已經確定了習近平作為「過渡領袖」的定位,要求其逐步退出領導崗位,實現和平交權。

江峰則認為,元老們的逼宮已進入實質階段。近期黨媒連發文章,不點名地對習近平展開批判,標誌着宣傳系統的轉向,為後續換人埋下伏筆。

江峰進一步分析,近期中共高層動作頻頻,顯示出清算習近平路線的明確信號:

一是血債系統的切割:6月9日,原國安部副部長、610辦公室副主任高以忱落馬。高以忱長期主導鎮壓異議與迫害信仰,其落馬不僅是反腐,更是對習近平血債系統的政治切割。

二是經濟路線的回歸:6月8日,新華社江蘇分版高調重提「供給側結構改革」,這是李克強時代的招牌政策,在習近平主政時被徹底打壓。如今其復活,暗示李克強路線的回歸與習近平經濟政策的抹除。

三是外交姿態的轉變:中共突然對美國恢復稀土出口,放棄對抗姿態。這與美國對紅三代留學簽證的限制有關,包括習近平女兒在內的紅三代向美方求情,迫使外交部低頭。這一轉向反映統治階層的生存妥協。

他認為,這「三槍」構成了一套「去習路線圖」,全面清算習近平的政策,為新領導集體的上台鋪路。

不過他說,不論中共決策層如何佈局,都難以掩蓋中共體制的深層危機。目前主掌軍權的張又俠可能成為「中南海末代守門人」,習近平的下台只是崩塌的開始。吳建民則表示,習近平的倒行逆施可能導致其選擇「與共產黨同歸於盡」,最終為人民帶來「沒有共產黨的新中國」。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613/223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