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瘋狂建大學。
誰能想到,高校總數第一的省份,居然是河南。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202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河南高校總數高達174所,以微弱「優勢」超越江蘇的172所。
河南這個第一是怎麼來的?建學校。
而且,不止河南,全國各地都在建高校。數據統計,2024年新增高校超100所,而在2025年,國家在一天之內就批覆26所高校建設規劃。
說回河南,作為人口大省,河南優質高校卻屈指可數,能叫得上名號的只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綜合性大學從以前到現在數量都有限,那高校數量突飛猛進的原因是什麼?
瘋狂建大專。
據統計,從2015年到2024年,河南新建45所高等院校,平均增速每年5所。其中新辦高校中,僅有八所是本科院校,剩下的八成以上都是大專。而這次統計的174所河南高校,三分之二都是大專院校,可見其教育發力方向有多專注。
但都在建大學,河南為什麼選定建大專?說出來都是淚。
首先,河南省的教育財力,跟發達省份沒法比。數據顯示,2022年,河南生均高教經費仍不足全國生均經費的七成。
然後,河南是真有升學壓力。河南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長期低於全國3到4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山東2021年時,入學率就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六個百分點。原因是什麼?人太多。據統計,2024年,河南共有60所普通本科高校,但均攤到全省人口上,河南平均每千萬人僅6.13所,在全國內都抬不起頭。
這兩個緊箍咒在河南頭上,建綜合性大學實在是不現實,先讓學生有學上,才是最大的問題,所以,河南獨闢蹊徑,大專院校瘋狂上馬。
大專院校成了河南教育強國戰略下的抓手,而其他省份、地方在這波瘋狂建大學的熱潮中,也是各有特色。
廣東,既有錢又有產業,正在瘋狂建高等大學。但是,別看廣東條件好,地區內也是教育資源不平衡。
先說廣州,在廣東最近官宣新一輪的大學建設計劃中,廣州就有32個重點建設項目中,7個竣工,14個續建,11個新開工,在高校總量上,廣州以84所遙遙領先省內。
再看深圳,同樣是有錢的代表城市,但深圳的高校數量甚至沒有新近萬億GDP城市唐山的13所多,所以很長時間來,深圳在建大學這件事非常拼,長期堅持下來,目前深圳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其實不少,但作為「腰部」力量的應用型大學數量還不夠,目前深圳的第三輪高水平大學建設,已經包括建成投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加快深圳海洋大學一期、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一期、南科大半導體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等建設,全力推進與自身經濟地位匹配的高校科研能力。
地方建高校,很大的動力是為地區經濟發展做配套建設,但從全局來看,出發點非常清晰:跟着中央的戰略走。
自去年以來,關於教育佈局的中央通知、政策接連不斷: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紮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宣佈,「雙一流」大學將擴招2萬人。緊接着,最重磅的就來了:一日批覆26所高校建設計劃。
一次性建設這麼多大學,歷史罕見。背
首先,《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明確指出:新增高等教育資源適度向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傾斜。而這次26所高校,分別隸屬於16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遍佈東、中、西部和東北四大區域,其中中西部地區省份佔一半以上,還涉及多個少數民族地區。
然後,國內發展建設,國際上科技戰博弈,是真的缺人才。
國內看,最典型的產業就是低空經濟,萬億市場虛位以待,就等人才填充激活,所以大學批量打造人才也必須馬不停蹄。2025年2月17日,雲南省公示擬設置昆明航空職業學院,這是雲南第一所以航空為名的高校。此外,河南已經提出加快組建鄭州航空航天大學,位於河北的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公開表示決定更名大學。2024年,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電機學院院長龔思怡建議設立上海航空航天大學。
國外看,中美博弈的主戰場之一就是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晶片、先進制造,總之,什麼產業被美國制裁了,基本就是國家需要的了。所以,人才儲備必須跟上,2024年7月,教育部公佈《關於開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加大本科專業調整力度,着力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支持高校佈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綠色低碳等關鍵領域;202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中提到:擴大理工農醫類專業招生規模。這個背景下,理工農醫類高校建設潮再次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