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10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頭版罕見刊登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專訪《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在中美科技對抗背景下,華為這家帶有中共軍方背景、偽裝成民企實為龍頭央企的企業,被高調推至「樣板」位置,釋放出高層政治信號。
觀察人士指出,中共此舉顯示「舉國體制」再強化,表面是鼓勵民企,實質仍靠國家統籌技術路線。任正非的務實風格雖被肯定,但科技政策學者陳志佳(化名)對自由亞洲電台指出,華為的成功建立在巨額政策扶持之上,經驗難以複製。「這更像是改革初期的榮毅仁,被當作『樣板力量』推出。」
人民日報專訪也透露制度自信意圖,任正非引述左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稱讚中共高鐵,藉此推銷基礎設施、電力、通信等領域的優勢。微信公眾號「邊城蝴蝶夢」指出,官方借任發聲,釋放「國家未放棄民營企業」的輿論安撫。但學者認為,中共核心仍在依賴體制攻關核心技術,任正非的言論只是營造「共克時艱」的氣氛。
時評人江峰分析,川普對中共貿易話術連番出擊後,北京轉為「示軟式回應」,選擇不對撞、不反擊,而是推出任正非「開麥」,傳達「我們沒那麼強大,別封死路」。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篇高規格專訪全篇未提「習近平」二字,僅在結尾例行一句「國家在黨的領導下」,似有意「去習化、去黨化」。
河北資深媒體人許浩然(化名)對自由亞洲電台指出,任正非喊出「干就完了」,仿佛毛澤東式動員,但「口號無法取代系統支持」。此外,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表示,《人民日報》採訪內容自然隻字不提任正非的軍方背景,掩蓋了華為長期與中共軍工及國安體系合作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配合近期中共網絡言論微妙鬆動,大陸網絡出現中共退休高官溫家寶等人及借古諷今的文章。有觀點指出,這是北京試圖對外釋放「黨中央已換人」信號。
時評人李大宇在自媒體引述可靠軍方消息人士稱:「習近平早已失權失勢,六月底政壇將劇變。」而任正非此次「開麥」,正是在為可能到來的權力更替製造氛圍。
中共選擇6月10日這一時間點更具象徵意味,不僅是《人民日報》發表任正非講話的日子,也是「中共科技自強」和「國家統一話語」的關鍵節奏節點。有分析認為,這顯示中共欲借華為塑造新話語體系:不再高調鬥爭,而是柔性調整,換人繼續博弈。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分析,任正非此次發言,與其說是企業家表達,不如說是國家意志的傳聲筒。他的角色已不再屬於市場經濟範疇,而是承擔着政治與外交「信使」的功能。官方此舉,也被視為對美示好、對內維穩、對黨內釋放「轉向」信號的一石三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