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未解之謎被AI破解!
2025年,研究人員首次非侵入性地讀取到仍卷着的赫庫蘭尼姆古卷標題。這一突破來自維蘇威挑戰賽,獲獎團隊贏得6萬美元,更為沉睡兩千年的古代智慧開啟了解讀新紀元。AI再建一功!火山灰掩埋的古代智慧,正在被AI一點點復活。
2025年5月6日,維蘇威挑戰賽(Vesuvius Challenge)迎來歷史性突破——研究人員首次非侵入性地讀取了仍然卷着的編號為PHerc.172赫庫蘭尼姆古卷(Herculaneum scroll)的標題。
PHerc.172(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英國第二大的圖書館,僅次於大英圖書館)
這是人類首次在不打開該捲軸的前提下,從其碳化表層中「看見」古代的文字。
該成果榮獲了本輪挑戰的首個「首標題獎」(First Title Prize),獎金高達60,000美元。
2024年2月,AI破譯2000年前「上古捲軸」的新聞一舉登上Nature頭版。
三個天才拿下了70萬美元的大獎,其中21歲的Luke Farritor是史上第一位從赫庫蘭尼姆捲軸讀出整個單詞ΠΟΡΦΥΡΑϹ(意為紫色)的人,並贏得了首字母獎的第一名。
時隔一年,AI和考古的碰撞又有了最新的進展。
此次被解讀的捲軸編號為PHerc.172,經AI圖像分割與墨跡檢測技術分析後,識別出了其標題為:
Philodemus, On Vices, Book1
斐洛德謨,《論惡習》,第一卷
你能否用肉眼看出匹配關係?
這一發現是由兩方獨立發現的。維蘇威挑戰研究團隊的Sean Johnson製作了一個分割圖和圖像,揭示了寫在紙莎草表面的文字標題。
大約在同一時間,參賽團隊Marcel Roth and Micha Nowak也得出了相同的發現,並且改進了墨水檢測方法以進一步完善文本。
由於這一發現,Marcel Roth和Micha Nowak贏得了首個「首標題獎」,獎金為60,000美元!
獲獎者Marcel和Micha,他們自2023年以來一直在參與Vesuvius Challenge,自從他們參與以來已經獲得了多個進度獎。
其中,Micha作為一名機器學習工程師,一直熱衷於挑戰計算機輔助視覺和破解LLM。
更令人激動的是——本次讀取的文字內容,不僅明確了作者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斐洛德謨(Philodemus),還確認了作品屬於他的重要著作《論惡習》。
該書曾被推測為多卷本,此次解讀出的內容或將重塑學界對該系列作品結構的理解。
一個捲軸的重生是古老圖書館的甦醒維蘇威挑戰賽始於2023年,是一項融合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3D幾何建模的科研競賽。
目標是解讀被火山碳化、封存兩千年的赫庫蘭尼姆古卷——這些捲軸曾是羅馬帝國貴族別墅「紙草別墅」(Villa of the Papyri)中的私人藏書。
這些捲軸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時被碳化。
自比賽啟動以來,全球參與者已解鎖數十段古代文本,並獲得累計超過150萬美元的獎金。本輪挑戰鼓勵研究人員挑戰「整卷閱讀」,並設置了如下誘人獎項:
$60,000:首字母獎(First Letters)——識別出任意一卷新捲軸的第一個字母$60,000:首標題獎(First Title)——非侵入性識別出捲軸的完整標題$200,000:整卷閱讀獎(Read Entire Scroll)——首位完整解讀整卷的人即可獲得如果你能解讀整卷,將會獲得20萬美金的獎勵!
本次PHerc.172的成功,證明了AI可以「透視」火山遺蹟,分辨出微弱的墨跡,並自動拼合3D摺疊結構——為整卷閱讀鋪平道路。
重大發現標題在赫庫蘭尼姆捲軸中很常見,但這次發現的標題並不尋常。
在迄今為止所有的標題中,這是第一個在同一行包含書卷編號的標題。
通常,作者的名字、標題和編號各自居中顯示在新的一行上,如下所示:
當然有一種情況可能是《論惡習》的草稿版本,但考慮到標題上下裝飾性的破折號,這種可能性較小。
除了排版,書號本身引發了其他問題。
根據紙草學團隊的成員、倫敦大學學院/牛津大學的Michael McOsker的說法,通常認為《論惡習》的第一卷是《論諂媚》(從物理展開的紙草中得知)。
他指出,PHerc.172的文本似乎與《論諂媚》的文本不符,這表明如果這確實是第一卷,歷史學家將改進對這部作品的整體理解。
此外,標題看起來是完整的,但除了作品名稱和卷號外,並沒有包含特定的卷名。
《論惡習》不僅因其哲學內容而受到特別關注,還因為在其中一本書中,Philodemus提到了他的一些朋友,Quintilius Varus、Varius Rufus、Plotius Tucca和Vergil!
AI讓歷史重生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
在赫庫蘭尼姆,二十米厚的熱泥和灰燼埋葬了一座曾經屬於尤利烏斯·凱撒的巨大別墅。
別墅裏面有一個龐大的紙莎草捲軸圖書館。
捲軸被火山灰的熱量碳化了。
但它們也被保存了下來。
幾個世紀以來,幾乎所有暴露在空氣中的古代文獻都腐爛消失了,而紙草別墅的圖書館卻完好無損地等待在地下。
1750年,一位意大利農民在挖掘一口井時,發現了一塊大理石鋪路石。挖掘工作出土了美麗的雕像和壁畫——還有數百卷手稿。
這些手稿碳化且灰白,極其脆弱。但打開它們的誘惑很大;如果能夠閱讀,這些手稿將大大增加所擁有的古代文獻數量。
2015年,肯塔基大學布Brent Seales博士團隊利用X射線斷層掃描和計算機視覺,成功在不打開恩格迪捲軸的情況下讀取其內容,發現其含有《利未記》文本。
這一成果證明碳墨可被識別,為「維蘇威挑戰賽」奠定了技術基礎。
一直到今天的2025年,在AI的幫助下,加速了挑戰的進程。
藉助虛擬展開技術,要閱讀一卷捲軸,首先需要將其展開...虛擬地!
最後通過墨水檢測,還原捲軸內容。
這個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技能包括:圖像標註、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
在今天首次能夠讀取完整的「首標題」前,第一次看到該捲軸內容也是發生在2025年。
PHerc.172的自動分段輸出
2025年2月5日,研究人員成功生成了PHerc.172號捲軸內部的第一張圖像。
2025年5月6日,第一次識別到捲軸內的首個標題。
相信在AI的加持下,研究人員的解讀速度將會更快。
目前已有多個捲軸數據集開放,等待下一個「Philodemus」浮出卷面。
PHerc.172的經驗也表明:標題文字往往隱藏在捲軸前部的紙張中,仍有大量「首字母與首標題」尚未被發現。
AI不僅能創作未來,也能「閱讀」過去。
如果你有圖像處理、機器學習、幾何建模或古典語言背景,不妨也加入這場挑戰!
參考資料https://scrollprize.substack.com/p/60000-first-title-prize-awarded?triedRedirect=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