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戴有祺
戴有祺,江南金山衛人(今上海金山),字丙章,號瓏嚴。清康熙三十年(1691)狀元。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探討人生哲理、分享生活藝術,涉及國學要義、藝術欣賞、懷舊經典、心靈禪語,這是一個靈魂共鳴的平台,因為您的加入而更加精彩!
02
于敏中
于敏中,江南金壇人(今江蘇金壇),字叔子,號耐圃。(1714-1779)。清乾隆二年(1737)狀元。
03
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如果說老三屆經歷了紅衛兵的狂熱,到遙遠的邊疆去,到農村去的激情。那麼退休加減乘除,後面的小九屆經歷更多的則是學校停課,疏散下放,上山下鄉,集體所有制,下崗,經商,拿魚練攤。所以我們知青的遇見不僅是在路上而是在心裏,更在靈魂里。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人的每個年齡段也有每個年齡段最珍貴的東西。對我們這些與共和國災難同齡的人而言,聚會也就成了晚年生活中最珍貴的休閒娛樂之一。
想想當年,朝披寒露晚凝霜,田裏稻花冉冉香。歷盡秋冬芳華付,油菜黃花向夕陽的日子,加年少不經事時結下的純真友誼退休加減乘除,又叫人怎麼不回憶呢。
歲月滄桑芳華去,往事依稀又復年。儘管我們早已褪去當年「知青」的色彩,但我們相同的經歷,共同的回憶;那年,那月,那日,都是那麼的鏤骨銘心。
其實喜歡聚會的人需要的是一份歡樂,在意一份曾經。至少我們的聚會是這樣,聚會跟誰成功誰平庸無關,但它需要一點錢的味道;用於集資享樂。
王傑(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國,陝西韓城人,王傑八歲喪父,家境貧寒。自幼聰明好學,以會考第一(解元)會試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成為清朝開國第一名陝西狀元。
04
錢棨
錢棨(1734-1799),字振威,號湘舲,祖籍無錫,長洲人。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狀元。
05
朱昌頤
朱昌頤(1784年-1855年),字吉求,號正甫,又號朵山,海鹽人。道光丙戌一甲一名進士,狀元。
06
李承霖
李承霖,字雨人,一字仰嚴,號果亭,(1808年-891年),享年84歲。李承霖於道光十九年(1839)秋的鄉試中,被道光皇帝欽點為一甲一名狀元。
中國的國學
07
翁同龢
翁同龢(hé),字叔平,號松禪,咸豐六年(1856)狀元。晚年沉浸漢隸,當時的書法家對他的書法造詣之高十分敬佩。
08
夏同龢
夏同龢,光緒二十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光緒二十八年,夏同龢出任湖南鄉試主考官。
09
徐郙
徐郙(1838-1907),字壽蘅,號頌閣,江蘇嘉定人,同治元年狀元。清同治元年(1861)壬戌科狀元。
10
劉春霖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雲。直隸肅寧人,清光緒30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11
陸潤庠
陸潤庠(1841-1915)字鳳石,號雲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
12
吳其濬
吳其濬(jùn)(1789-1847),字瀹齋,號吉蘭,別號雩婁農。河南省固始縣城關鎮人,卒於故鄉。吳其濬是清代河南唯一狀元。
13
劉福姚
劉福姚,廣西桂林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十五年(1889)任內閣中書,十八年(1892)殿試一甲第一名,成為廣西最後一名狀元。
14
曹鴻勛
曹鴻勛,濰縣(今山東濰坊)人,字仲銘,號蘭生,清光緒二年(1876)狀元。
15
黃思永
黃思永,江蘇江寧人。字慎之,號亦瓢。(1842-1914)。清光緒六年(1880)狀元。
16
梁國治
梁國治,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字階平,號瑤峰。清乾隆十三年(1748)狀元。
17
梁耀樞
梁耀樞(ōu),廣東順德人。字冠祺,號叔簡。(1832-1888)。清同治十年(1871)狀元。
18
林召棠
林召棠,廣東吳川人,字愛封,號芾南。清道光三年(1823)狀元。
19
龍啟瑞
龍啟瑞,廣西臨桂人。字翰臣。(1814-1858)。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狀元。
20
鈕福保
鈕福保,烏程(今浙江吳興縣)人。榜名福保。字右申,號松泉。生卒年不詳。清道光十八年(1838)狀元。
21
王仁堪
王仁堪,閩縣(今福建閩侯縣)人。字可莊,清光緒三年(1877)狀元。
22
王壽彭
王壽彭,濰縣(今山東濰坊)人。字次籛。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狀元。十七歲中秀才,二十六歲中舉,年僅二十七歲即狀元及第。
23
吳魯
吳魯,福建晉江人。字肅堂。(1845-1912)。清光緒十六年(1890)狀元。
24
張建勛
張建勛,廣西臨桂人。字季端,號愉谷,清光緒十五年(1889)狀元。
25
駱成驤
駱成驤,資州(今四川資中)人。字公驌。(1865-1926)。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狀元。
26
張之萬
張之萬(1811-1897),河北南皮人。字子青。號鑾坡。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狀元。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探討人生哲理、分享生活藝術,涉及國學要義、藝術欣賞、懷舊經典、心靈禪語,這是一個靈魂共鳴的平台,因為您的加入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