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企業主哀嘆:8成訂單停了 內銷取代不了外銷

美中關稅戰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造成巨大衝擊,一位做紙箱耗材的企業主透露,80%的訂單停掉了。另一位做毛毯的企業主直言,內銷取代不了外銷,而且內銷訂單也很難接到。

圖為中國一家服裝廠(示意圖)。

為了降低美國高關稅的衝擊,中共當局呼籲企業擴大內銷,但許多依賴出口的製造業者表示,中國內需疲軟、價格戰激烈、利潤微薄,而且還有付款延遲以及高退貨率等問題,不僅無法有效降低關稅衝擊,甚至可能使螺旋式通貨緊縮更加惡化。

螺旋式通貨緊縮(deflationary spiral)是指商品價格下跌,導致企業利潤減少、員工工資下降,從而抑制消費的惡性循環。

紙箱屬於耗材類產品,從紙箱的使用量可以推測出中國外貿企業受到美國高關稅的影響程度。

有視頻顯示,一位做紙箱的老闆說,他的客戶基本上都是做燈的,佔了一大半。燈飾行業出口受美國關稅影響很大,「影響百分之八十」。

這位老闆表示,很多客戶把訂單都停了,「以前的那些訂單基本上停掉了,沒做的基本上停掉,做了的大部分也不讓出貨」。

做床上用品的企業主「毛毯哥」發佈的視頻顯示,工廠幾位管理人員談起現在的經營狀態,有人說,現在做到下午2點就沒活幹了,工人都心不定。還有人要求老闆多接點內銷訂單。

老闆「毛毯哥」直言:「已經盡力了,接到這一點內銷,咱能搞到2點鐘已經很好了。」

他還表示,外國人的消費觀念和中國人大不相同,一條毛毯用幾個月,甚至一兩個禮拜就扔了,而中國人用好幾年還捨不得換。「消費習慣不一樣,所以我們這個內銷再怎麼擴大,也大不了這個外銷,離開不了」。

為了應對關稅壓力,許多外貿企業被迫轉做內銷,但由於中國經濟持續下滑,消費疲軟,企業為了生存競爭激烈,大打價格戰,造成惡性循環。

經營一家成衣廠的錢愛諾(音譯)告訴路透社,她每外銷一件產品,利潤約20元人民幣,但內銷利潤僅十分之一。由於利潤微薄以及中國零售商不準時付款,或要求退回未售出產品等問題,她已經決定不再尋求內銷市場。

目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商品關稅累計高達145%。此外,還永久取消了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包裹「免稅門檻」政策。在關稅重壓之下,中國外貿企業的美國定單急降,面臨生存危機,沿海外貿大省已經出現停工潮。

大陸知名財經大V媒體人、深圳衛視財經主持人陳姝婷近日發表文章《出口製造業需要急救》指出,受美國高關稅影響,現在很多依託美國訂單的出口製造業都紛紛進入停工狀態,最嚴重的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如果情況無法改善,很多企業只有關門倒閉。

據《金融時報》報導,代表兩千多個商家的深圳「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王馨表示,許多商家非常焦慮,已告知工廠和供應商暫停或延後發貨,這導致一些工廠停產一到兩周。

東莞的德鴻電器製品公司宣佈自4月11日起暫停運作,全體員工放假一個月。

生產內視鏡檢查套件、主要銷往美國的杭州Stellarmed公司已通知員工尋找新工作。公司負責人表示:「不知道此情況會多久,我們只能靜觀其變,完全無能為力。」

陳姝婷在文章中指出,當前最首要的問題是,「這些老闆們能扛多久?」「如果高關稅情況無法得到改善,按照不少老闆的反饋估計,可能從6月份開始將會有不少出口製造業企業不得不宣佈倒閉破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426/221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