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網絡流行語 牛馬、擺爛全上榜

作者:

網絡時代的興起衍生出許多網絡流行語,反映出社會的現狀。近日,有網友盤點中國的網絡流行語,「牛馬」「擺爛」等網絡用語全部上榜,背後都有其深層含義。

網絡流行語不僅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現象,‌更成為一種大眾文化和時代的集體記憶。有網友盤點中國大陸的一些網絡用語,範疇包括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甚至心態,其中一些網絡用語,更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真實現狀。

(網絡截圖)

例如:「打工人」現在稱為「牛馬」,這是中國青年人的一種自嘲用語,比喻自己像牛馬一樣被壓榨勞動力。

「不求上進」現在稱為「擺爛」,形容明知情況惡化,卻放任不管的一種消極態度。繼「躺平」之後,「擺爛」又在年輕人中流行,它傳達了一種更深層次的悲觀主義,以及根本不努力的意識。

「沒工作」現在稱為「靈活就業」,這是中共官方對青年失業狀態的一種表述,試圖以所謂的「靈活就業」,掩蓋大量年輕人失業的現狀。

此外,還有「韭菜」「軟肋」「四不青年(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樓、不生娃)」等等網絡用語,都反應了中國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用消極的方式來進行反抗的狀態。

有分析認為,中共在疫情期間極端的清零政策,摧毀了中國經濟,大量外資撤離,工廠企業大量倒閉,經濟持續低迷,職場競爭激烈。中共當局沒有給年輕人提供一個好的就業環境,年輕人經歷了太多的慘重教訓,除了躺平、擺爛沒有別的辦法。

有視頻顯示,一位中年大媽表達了自己對年輕人「躺平」「擺爛」的看法,她說:「躺平他也沒有辦法,你有適合他的工作,他肯定去干,這躺平是有道理的,你像大學畢業家長把你培養出來容易嗎?找工作找不着,他不躺平啊?誰願意躺平啊?躺平在家裏的滋味不好受,沒有願意躺平的年輕人,都願意出去干一番事業,但是處處受阻,光怨年輕人是不對的。」

一名年輕女子在社交平台發佈視頻說:「現在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低欲望高戾氣的狀態,就是從不婚不育,然後到躺平,再到現在不消費,就大家好像在突然某一個瞬間一下活明白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摻雜着無奈的覺醒。」

其實,不只年輕人,現在中國各階層都在「躺平」「擺爛」,整個社會瀰漫着消極悲觀的氣氛。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此前轉發了朋友「邊城蝴蝶夢」(下稱邊城)的文章,談到其回國後的感觸。

邊城說:「回來廣州這大半個月,參加了差不多20個飯局,見了很多朋友,有體制內級別很高的領導,有985高校的系主任,有大廠和媒體的高管,還有大公司的董事長,以及其它行業做得還不錯的。但是每一個飯局上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對現狀不滿意,對未來沒信心。」

邊城表示,每一個飯局上的人都在混吃等死,躺平心態嚴重。很多人向他打聽出國移民的路徑。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31/219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