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河流水質檢測
這是一則令我情緒非常複雜的新聞:
3月16日晚,湖南郴州的耒(讀磊)水一河段的自動監控站檢測到江水中有毒物質鉈含量超標,國標規定地表水源中鉈的限量是0.1微克每升,實時監測鉈含量0.13微克每升,超標30%。
這一異常數據立即經由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通報給地方政府,並於當晚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
6天之後的3月22日,有當地網友發佈了永興縣人民政府的一則通知截圖,公眾和媒體這才知道作為飲用水源的河流里,鉈超標了。
3月23日,郴州市人民政府發佈請情況通報,確認了耒水曾出現水質異常,並表示當前沿線飲用水安全。
當天,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派出專家組前往郴州指導處置。但此時,耒水中的鉈含量已經恢復正常,曾經被污染的那些河水早在一周前就已經匯入湘江,流經橘子洲頭。
3月24日,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人士告訴媒體記者,導致此次鉈濃度異常的源頭企業已經摸清,非涉鉈企業,目前正在進行責任認定,尚不便對外透露具體信息。
直到3月25日,也就是鉈污染被監測到的第9天,湖南省生態環境廳才發佈處置通報,核實確定污染源為郴州市某水泥生產企業,是窯爐內的含鉈灰塵被雨水沖刷後流到了河裏。
是的,你沒有看錯,媒體也沒有寫錯,是某水泥生產企業,沒有公佈具體名字。《處置通報》裏寫了對剩餘污水的環保處理,但沒有提及對涉事企業的處罰或處理。一個字都沒有。
就這件事情的處理流程來說,其實還是有一個挺讓人欣喜和振奮的點:
湖南省用於監測地表水安全的自動檢測系統,真的有在工作,而且真的能夠做到當天監測到異常當天即啟動應急響應。
在此之前,我對湖南省環保工作的印象還停留在當地禁止任何民間機構開展土壤重金屬檢測上。沒想到,私下裏,還是有在默默開展環保監測與處置工作的。
是的,私下裏。
設想一下,如果3月22日沒有那位接觸到通知的「網民」將截圖發出來,當地政府現在已經默默地完成了應急響應-污染溯源-污染源處置-匯總上報的全部流程。在此過程中,無論耒水中的鉈含量是超標的0.13還是合格的0.05,沿岸居民也都在默默飲用。
關於金屬元素鉈的危害,就不需要我多說了,對「朱令案」有所了解的讀者都能明白,這是一種你絕不會願意沾染一丁點的東西。
這次污染耒水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採礦等「涉鉈企業」,而是一家水泥廠。
為什麼水泥廠窯爐的爐灰中鉈含量會超標呢?這就涉及到另一個隱秘的知識了:
水泥廠的窯爐,會被用於垃圾焚燒處理。
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滿足相關國家標準的固體生活垃圾可以進入水泥窯協同處置,也就是在燒水泥的過程中一併把垃圾燒掉。但燒掉這些垃圾之後剩下的飛灰,則屬於危險廢棄物,是需要特別處理和小心處理的。
湖南省關於耒水鉈污染事件的通報提到,污染的原因是水泥生產企業在拆除舊窯爐時,鉈超標的爐灰被雨水沖刷進入自然水體,這就是一個完全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但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它就這麼發生了,鉈也就這麼流到了飲用水源里。
由於人們並不知道這家水泥企業的名字,考慮到這家水泥企業目前並沒有要受處罰的意思,我猜,下一次,鉈還會出現在新聞里。
一點基本常識:
一名成年人每天會攝入大約2到3升水,絕大部分來自地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