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承認「外貿形勢複雜嚴峻」,要求「穩外貿」。(資料照,美聯社)
美中貿易戰陰霾籠罩,中共總理李強3月18日至20日在福建主持外貿企業座談會,坦言「外貿形勢複雜嚴峻」,要求「穩外貿」。然而,社交媒體上出口商哀聲一片,專家質疑北京舉措難奏效。美中角力白熱化,美國2025年初再加10%關稅,中國出口商陷入絕境。一名廣東代工廠老闆拍視頻訴苦:「關稅漲後,美國客戶暫停訂單,月出貨從兩萬件跌到零,成品堆滿倉庫,談判分攤關稅無果。」他嘆道:「沒出貨就沒錢,工資、廠租壓頂,能撐多久是未知數。」浙江鞋廠老闆也稱:「訂單砍半,美國客戶要降價15%,不然轉去印度,工人已放假一個月。」
外貿重鎮義烏風光不再。網友描述,年後返工高峰消失,街頭冷清,出租房空置,批發市場攤主關店改賣燒烤。代駕、外賣員擠滿市場,月薪4000元扣除開支僅剩千元,「義烏還有機會嗎?」中共商務部數據觸目驚心:2025年1-2月實際使用外資1712.1億元,同比降20.4%;2024年全年8260億元,跌27.1%,創2016年來新低。外資撤離潮中,企業遷廠越南成趨勢。一網友透露:「工廠明天搬越南,國內關稅太高,撐不住了。」越南2024年吸引外資增長15%,低成本與政策優惠搶走中國訂單。
為挽頹勢,北京開放部分經濟政策,即將在釣魚台國賓館辦「發展高層論壇」,頻會外企高管。李強強調「穩外貿」,推出出口退稅加碼、跨境電商扶持等措施。據悉,2024年中國外貿占GDP比重超30%,出口依賴度高,關稅衝擊直接威脅經濟命脈。然而,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分析,美中矛盾已超經貿,根植於意識形態與制度對立,「簡單政策難扭轉外資斷崖式衰退。」另一學者指出,自2018年貿易戰開打,美國對華關稅從3%升至25%,2025年再加碼,中國製造業成本優勢漸失。
國際供應鏈轉移加劇危機。印度2024年出口增長12%,靠廉價勞動力和美企投資崛起。黃大衛稱:「中國若不調整產業結構,穩外貿只是空話。」李強「穩外貿」的呼籲,面對內外夾擊,能否破局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