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女性的一生都在追求怎麼顯得年輕、怎麼保持一種幼態感,但我此篇想說的並不是醫美、護膚品、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因為我發現一個規律,一個人是否顯年輕,和他散發出的氣質息息相關。
我經常被人說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但其實並不是我長得多年輕/追求白瘦幼,而是很多人說過我身上有一種單純、沒功利心、沒那麼「社會化」的氣質。後來我遇到過一些人,在沒聊到年齡之前,我真心以為他們會比我大5-10歲,結果有時候和我差不多反而比我小。
他們有一些共同點就是:特別愛說教別人、爹味兒特別重、傳統意義上的「特別會來事兒」、特別喜愛打聽別人的履歷從而判斷別人在世俗上有多成功/有多大交往價值等等。
這些特質其實就是我經常覺得的「油膩」特質,有些人一張嘴說話就很顯老氣,是一種在這個社會摸爬滾打多年後變得越來越功利世俗的結果,無論你穿再顯小少女的衣服,還是改變不了這種氣質。當一個人高度「社會化」,把所有事情都看作利益交換、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看作工具時,就會顯得老氣十足。
而且對於這種高度「社會氣」的人,我覺得我們這類人生前20多年都在象牙塔里的人,很容易栽在這類人手上。相信關注我的很多讀者,也都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沒有那麼早就出社會,從小就被教育要善良decent,長大後大多時候也是遵守規則。而很早就出入社會沒怎麼接受過教育的人(這裏並不是歧視哈)他們接受的是社會的教育,會更加殘酷,他們的生存機制跟我們其實不太一樣。通常來講,他們確實更早懂得社會是如何運作的、懂得如何在灰色地帶遊走、更擅長利用人性去為自己獲取利益。
但其實,不用過早地經歷社會的捶打,也是一種幸運。很多人沒有家裏的照顧,過早進入社會,身上有着很大的狼性,他們確實容易獲得成功,但這個成功背後可能也是一身創傷。所以我確實會對這類人有所警惕,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心機比我深好幾倍,一不留神可能就被坑了。
說回到保持年輕,其實更多的是精氣神、氣質和心態。所以我真心建議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女性要多去體驗自己的熱愛、多去看這個世界,不要太早地就背上生活的重擔。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才能給你生命力,否則一個人無論世俗上取得多大的成功,說兩句話就能感覺到垂垂老矣的靈魂。
這種年輕的氣質也是自然而然的,至於容貌上的自然衰老,也沒必要太過焦慮。生活在歐洲,我發現,有時長得年輕反而是一種劣勢,請看之前寫的這篇:在歐洲,「年齡歧視」的對象原來是年輕人
保持對這個世界、對別人的好奇、保持一個開放性心態,真正顯年輕的從來不只是一張臉和一件衣服,是那種不世俗、不犬儒的態度。這種生活態度,比任何護膚品和醫美項目都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