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全國人大與政協「兩會」近日落幕,中共總理李強多次強調以消費推動經濟增長,但專家認為,北京雖意識到消費不足拖累經濟,卻因習近平全力聚焦「科技強國」而拒絕推出大規模刺激政策。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14日舉行座談會,分析「兩會」政經信號。儘管李強在人大開幕演說中31次提及「消費」,但CSIS中國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指出,期待中的大規模消費刺激不會出現。他表示,多數人認為中國應鼓勵消費、降低民眾預防性儲蓄,以激活內需。但中共高層認為,內需問題源於市場優質商品和服務不足,若提升供給質量,消費者自然會增加支出。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席恩(Jonathan Czin)認同此觀點,稱「習近平堅信意識形態治國」,不重視消費刺激。他指出,習近平將高科技和製造業視為經濟困境的解藥,對房地產行業困境無動於衷,認為其問題是「過度金融化資本主義的失控」。因此,政府僅採取穩定市場而非全面救市的措施。席恩補充,習近平權力鞏固,無內政對手,願意承擔風險,大幅投資高科技,同時為可能的美中貿易戰儲備資金。即使川普揮舞關稅大棒,北京的經濟政策仍堅持「重投資、緩刺激」,結構性問題(如地方債務、經濟放緩)無法動搖其戰略。
CSIS中國商業與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麥怡瑞(Ilaria Mazzocco)表示,人工智能應用深度求索(DeepSeek)的成功增強北京對高科技投資信心,習近平的經濟戰略明確以科技支撐增長。習近平在兩會期間強調,不願讓任何因素——經濟放緩、地方債務或美中貿易戰——阻礙中共超越對手、成為科技超級強國的計劃。
習近平的科技優先戰略雖展現雄心,卻讓消費提振和經濟多元化受限,中長期發展風險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