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將於11日舉行聽證會,探討是否對中國生產的成熟製程晶片徵收更多關稅。由於這類晶片廣泛應用於日常用品,包括汽車、洗衣機與電信設備等,相關政策可能對供應鏈和市場環境帶來重大影響。
據路透社報道,相關調查由美國前總統拜登於去年12月啟動,目的是保護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半導體製造業者,避免大陸透過其本土大規模生產計劃,主導市場並衝擊公平競爭。美國自今年1月1日起,已開始對大陸半導體徵收50%關稅,並可能進一步擴大徵稅範圍。
美國商務部去年12月的報告指出,美國市場中使用晶片的產品有3分之2含有大陸製造的成熟製程晶片,且半數美國企業甚至無法確定其晶片的來源,其中包括部分國防產業。
美方發起的調查是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進行,此條款曾被川普政府用於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並引發長達近3年的美中貿易戰。
美國創新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American Innovation)認為,大陸正在利用美國自由市場機制及自由貿易政策來壟斷市場、削弱美國企業,並影響關鍵供應鏈。該基金會強調,如果美國不採取行動解決大陸在碳化矽(SiC)晶圓補貼與市場扭曲的問題,恐帶來嚴重後果。
另一方面,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對此政策持反對態度,認為新增關稅將推高美國通脹,並給美國消費者、家庭及本土企業帶來負面影響。此外,對進口和出口商也可能構成沉重負擔,影響經濟穩定。
美國傳出可能對來自大陸的晶片加征更多關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晶圓代工一哥中芯國際,由於美國對先進制程的出口管制,已逐漸將重心轉向擴大成熟製程領域。如果美國對這類晶片加征更多關稅,將對中芯國際等大陸半導體公司造成沉重打擊,進一步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