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四(3月6日)的中共人大記者會上,中共財政部等五個部門宣佈了所謂新的經濟政策。專家認為,在中國國內消費疲軟、美國關稅戰升級的挑戰下,這些政策無法化解經濟危機。
中共人大3月6日舉行經濟主題新聞發佈會,包括中共央行、財政部、證監會、商務部和發改委等官員均有出席,並公佈了今年的所謂經濟政策。
其中,中共央行行長潘功勝宣稱,今年將選擇機會降准降息;而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則聲稱,今年政府債券規模將繼續擴大,計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人民幣,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人民幣。
另外,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規模為5.66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
分析認為,財政政策的加碼也只是以緩解債務危機為主,並不是刺激經濟增長。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這種財政擴張,本質上它看起來像是穩增長的傳統工具,但結合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以及它的一個經濟結構來看,其實並不是說穩增長,刺激增長,而是緩解目前的債務危機為主。因為目前情況是經濟結構失衡,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供需錯配,還有市場信心的嚴重缺失,而且是長期的債務壓力巨大,地方債務問題更加越來越嚴重。」
根據中共財政部曾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大約為47.5萬億元人民幣;截至2023年底,全國的隱性債務大約為14.3萬億元人民幣。真實數據被指更糟。
目前中共依靠拉動經濟的房地產深陷危機。另外,由於國內需求不振、美國關稅壓力的背景下,進出口數據也在大幅下降。
中共海關總署3月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算,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兩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下降2.4%。其中,進口下降8.4%,出口雖然增長2.3%,但遠低於市場預期。
藍佛安周四聲稱,為應對國內外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中央財政預留了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但分析認為,面對消費疲軟、美中貿易爭端加劇等挑戰下,單靠經濟政策難以化解內外交困問題。
時事評論員藍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論是一線還是二三線的城市,目前都出現了30%到50%之間的跌幅。面對這兩個數字,中共目前出台的所有的經濟手段,都是極其蒼白的,沒有任何的價值,所以說目前的這些刺激經濟的手段,都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黃大衛:「目前的政策擴張跟貨幣放鬆,它沒有觸及到中國經濟的真正癥結。內外交困情況下,單靠經濟政策是很難去解決目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