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朝鮮王宮燈火輝煌,眾群臣醉眼迷離,金樽碰撞聲此起彼伏。夜半時分,賓客盡興而歸,一群日本浪人喬裝潛入王宮。見到宮女便舉刀亂砍。
他們「寧可錯殺一千,也不願放過一個」,王宮的血浸透三千里江山,那個被他們窮追猛殺的人竟是堂堂一代王妃!
1864年,後繼無人的王朝寶座落在了12歲的少年身上,他就是第26代國王李熙。背後實際攝政的卻是他的親生父親「大院君」李昰應。
兩年後大院君親自為兒子挑選王妃,標準只有一個:要找一個自己能完全拿捏得住的兒媳婦。
15歲乖巧溫順的閔紫英進入他的視線。閔紫英出身於李昰應妻子驪興閔氏一族,這一族曾是朝鮮的名門望族,可隨着閔紫英父親英年早逝,逐漸家道中落。
她成了大院君心中的完美人選。然而卻得不到自己夫君的歡心。
李熙鍾情的是一位名叫李順娥的尚宮。年輕的閔妃被冷落一旁。她並未自怨自艾,而是開始韜光養晦。
在那些備受冷落的日子裏,書籍成了她打發時光的摯友。她熱衷於中國古籍,《資治通鑑》《周易》《春秋左傳》《唐宋八大家文鈔》等,皆熟讀於心。
另一方面,閔妃花費諸多心思與婆婆驪興閔氏及趙大妃搞好關係,就連情敵李順娥生產時,她都親自帶着禮物前去探望。
她的隱忍、孝順、通達、賢良,都被大院君看在眼裏,自然願意提攜閔氏一族的親戚入朝為官。
長期的閱讀讓閔妃腹有詩書氣自華,她已成長為一位知書達禮、才德兼備的女子。而高宗李熙對李順娥逐漸心生厭倦,對學識淵博的閔妃則刮目相看。
歷時3年,閔妃終於贏得了丈夫的寵愛。然而,大院君萬萬沒想到,當初自己親自選定的兒媳,最後竟與自己站在了對立面。
翁媳之間究竟有什麼矛盾呢?原來大院君十分偏愛李順娥的庶長子李善,欲立其為世子。更致命的矛盾在於,閔妃多次懷孕,卻都離奇流產,據說是她服用了大院君送來的人參。
丈夫整日只知飲酒作樂,沒什麼野心,閔妃暗下決心,一定要幫他奪回權力。1873年,她終於等來了契機。
一位名叫崔益鉉的大臣彈劾了大院君。大院君駁回奏請,而高宗卻閔妃的支持下,反而對崔益鉉加以嘉獎。
大院君自然不服。然而在接下來幾個回和的交鋒中,卻都被兒子背後的軍師閔妃輕鬆打敗,李熙終於奪回了親政大權。
苦心經營十年的大院君,勢力一夜之間土崩瓦解,最終只能落荒而逃。
然而,「大院君時代」結束後,並沒有進入「高宗時代」,而是「閔妃時代」。
1000多年前,中國唐代的唐高宗背後有才能卓越的皇后武則天;高宗李熙背後也有能幹的閔妃。只不過,閔妃掌權時期,貪腐剋扣之風盛行,民眾頗有怨聲載道。
有一年,遭遇大旱,身為兵曹判書的閔妃卻剋扣軍餉,致使眾多士兵連續一年多領不到糧食。當士兵們終於領到糧食時,卻發現裏面摻雜了大量的糟糠和沙石。
憤怒的士兵們拔刀而起,大院君趁機聯合反對閔妃的人,組成起義隊伍,轟轟烈烈地發動了「壬午兵變」。
危急時刻,閔妃裹着粗布麻衣,混在浣衣局宮女中倉皇出逃。而大院君則在漢城宮中宣稱閔妃已死於亂軍之中,張羅着要給她辦風光大葬。
那時,大院君未曾料到,閔妃竟「請」來了強勁對手——大清帝國。在一番運作之下,清朝派遣了東水師提督吳長慶,以及後來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直奔朝王宮。
清軍扣押了大院君,直接將其送往天津軟禁,而後扶持閔妃重新登上權力寶座。
然而,好景不長。權力巔峰的閔妃沒有料到,自己竟招來了更危險的敵人。此時,在朝身負重任的袁世凱,儼然成了最高權力。
無奈之下,閔妃又企圖引入俄國勢力,以此來制衡清朝和日本。當時,chao鮮在清朝、日本和俄國這三大強國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宛如暴風雨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隨着清王朝在甲午海戰中慘敗,chao鮮脫離清朝,建立了大韓帝國。但在閔妃的主導下,朝鮮又先後與俄國簽訂《朝俄密約》,試圖藉助俄國勢力來牽制日本。
日本怎能甘心甲午戰爭的勝利果實就此被粉碎?於是,他們對閔妃動了殺心。
1895年,在朝鮮王宮內,一批日本士兵和浪人挾持着大院君闖入王宮,四處搜尋,最終將躲藏起來的閔妃抓住,刀寒閃過,50多刀深可見骨。他們還在閔妃的屍體上澆上煤油焚燒,隨後將骨灰撒入池塘。
可憐一代王妃,竟如此悽慘地死於日本人之手。
高宗李熙雖保住了王位,卻如龍椅上坐着發抖的提線木偶,成為朝鮮歷史上最後一位國王。
閔妃的一生充滿了悲情色彩。她聰慧過人,手腕強硬,領着弱國艱難求生,不失為一代女傑。
然而,她算計了所有人,卻低估了明治維新磨利的刀鋒!落得淒涼結局,令人惋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