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報告了一種新型蝙蝠HKU5冠狀病毒支系(HKU5-CoV-2)能夠利用人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受體進入細胞,而人類ACE2正是COVID-19大流行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受體。儘管目前尚未報告人類感染病例,這一消息卻促進疫苗製造商股票的上漲,凸顯了全球對於動物疾病可能引發致命疫情的持續關注。
從鼠疫、天花到西班牙流感和愛滋病,歷史上有許多大流行改變了世界。雖然醫學進展幫助抗擊這些瘟疫,但森林砍伐、城市化、集約化農業和氣候變化等現代挑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推動新的傳染性威脅的出現。
關於HKU5-CoV-2病毒
研究人員從來自廣東和廣西的伏翼類蝙蝠(東亞伏翼、侏伏翼、灰伏翼)中發現了獨特的HKU5-CoV-2,其能夠與人類ACE2受體結合,且結合機制與其他已知的利用人類ACE2的冠狀病毒顯著不同。
分析表明,這種病毒屬於一個獨特的冠狀病毒譜系,與引起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病毒同屬一個譜系,與引起COVID-19的大流行病毒SARS-CoV-2相距較遠。
值得注意的是,HKU5-CoV-2病毒能夠通過結合ACE2受體進入人類細胞——這一機制與SARS-CoV-2相同,後者通過此途徑感染細胞、複製並傳播。實驗室實驗表明,HKU5-CoV-2可能還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凸顯其跨物種傳播的潛力。這項研究由以蝙蝠病毒研究著稱的病毒學家石正麗領導,她所在的實驗室曾因其在SARS-CoV-2出現中的角色而面臨過一些指責。
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有多大?
目前尚不明確。儘管HKU5-CoV-2能夠感染人類細胞,但這並不意味着它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高效傳播,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它已經感染了人類。研究人員仍需確定這種病毒在自然界的傳播範圍——包括是否存在通過野生或家養動物傳播到人類的途徑。儘管HKU5-CoV-2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但也有可能其他更危險的病毒才是真正的威脅。
蝙蝠是許多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並且是MERS、SARS-CoV-1(2002-2004年SARS疫情的致病病毒)以及SARS-CoV-2的宿主。實際上,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東南亞每年可能有成千上萬的人受到動物冠狀病毒的感染,其中大多數病例因症狀輕微或無症狀而未被識別。持續的研究對於全面了解HKU5-CoV-2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至關重要。
是否可能看到更多的大流行?
答案是肯定的。現代航空旅行和國際貿易的增加使得新疾病傳播的全球性風險大大提升。自21世紀初以來,全球乘客航班次數翻了一番,2019年預計達到45億次,雖然大流行嚴重打擊了旅行和旅遊業。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像SARS-CoV-2和流感這樣的病原體,它們能夠通過空氣傳播,而這些病原體通常是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雖然大多數科學家認為COVID-19是自然傳播的結果,來自野生動物的SARS-CoV-2溢出,但實驗室起源的可能性仍未被排除,尤其是隨着處理傳染病原的設施數量的增加,意外釋放的風險也在增加。科學家們還擔心人工智能的進步可能被濫用來設計危險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