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證實團滅:習重要會議,這行業巨頭一個都沒來

—團滅:重要會議,這行業的巨頭一個都沒來

昨天的民企座談會,不少重要的企業家都出現了。

據報道,這些企業家的座次,是這樣的:

網友給整理出了座次名單,如下:

13號位曾毓群(寧德)11號位馬雲(阿里)9號位冷友斌(飛鶴)7號位置南存輝(正泰)5號位王興興(宇樹)3號位劉永好(新希望)1號位任正非華為)2號位置王傳福(比亞迪)4虞仁榮(韋爾)6雷軍(小米)8號位齊向東(奇安信)10號位置黃代放(泰豪)12號位置馬化騰(騰訊)14梁文鋒(Deepseek)

可以看到,任正非在C位,馬雲現身,年輕企業家王興興、梁文鋒登場,而在會中,任正非、王傳福、劉永好、虞仁榮、王興興、雷軍還在現場進行了發言。

那麼,這些企業家的座位,和今後的行業格局有關係嗎?

這個很難說有沒有確定關係。但是很多時候,座次和發言,在某種程度上是會代表今後的風向的。

比如前排中間的位置,給了製造業和硬科技,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可能說明今後的風向很可能會更加吹向實體經濟和技術創新。

而發言權給了華為、小米、宇樹科技等,這也顯示了今後對「新質生產力」的重視。

互聯網企業如阿里、騰訊等「老牌」明星企業雖然在場,但位置和發言權相對靠後——這可能就意味着他們今後的工作任務之一,更多的或許就是利用自己的優勢技術,去給優秀的新興企業去「賦能」,而不是再擔任主導。

另外,年輕企業家如王興興(90後)和梁文鋒(85後)的出現,也說明了代際傳承和新興產業的崛起。這些年輕人的公司涉及機械人和AI,是符合大方向的戰略佈局定位的。

其實還可以看到,會議上,浙江的民營經濟優勢是很大的,因為浙商群體在座談會中的比例很高(至少第一排的比例很高),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也說明了今後風向應該會往浙江這邊的區域重點吹拂,總之至少浙江是重點吹拂的區域之一。

而且後續,國際化的大國競賽隨時都有可能會展開,而這時候,民營企業是會擔任關鍵角色的,所以,今後的風向,還會可能會吹向更多有國際競爭力的硬科技企業。

綜合這些點來看,未來的格局,可能就是製造業和硬科技主導,傳統互聯網轉型賦能,年輕企業家和新興產業崛起,政策資源向符合有戰略意義的企業類型傾斜。這其實也是國際化佈局和應對大國競爭的前瞻性戰略佈局。

在這次會議上,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就是任正非、王傳福、雷軍等在第一排的企業家發言了,而馬雲雖然在場,但沒發言。還有宇樹科技的王興興和DeepSeek的梁文鋒,作為「新貴」出現了,但傳統互聯網企業如百度的李彥宏、字節跳動的張一鳴卻缺席了。

李彥宏、張一鳴沒出現,到底是因為業務方向的原因,還是國際競爭的問題導致未被重點關注?或是因為有前瞻性、有創造性的企業才會更得到關注,而只會搞錢的某些企業今後不會受到青睞?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之,張一鳴、李彥宏的缺席,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給字節跳動和百度創造了轉型窗口期——張一鳴和李彥宏今後多在研發上做投入,踏踏實實做事,用技術投入置換風向信任,這樣做或許可以為他們參與下一輪科技競賽積累籌碼。

會議上還能看到一個細節,就是任正非(華為)與王興興(宇樹科技)這兩個人。

這兩個人,都是硬科技的代表。但是他們年齡差距很大。任正非代表半導體、通信等傳統硬核技術積累,王興興象徵機械人、具身智能等新興領域突破,這兩位「50後+90後」的跨代出現,其實也可以看到硬科技領域正在向「技術傳承+新式革新」的方向前進。

而且這兩個人都發言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一種「老帶新」的考慮?是不是有一種技術疊代的「接力」設計在裏面?

而在這次的座談會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就是,從會議的座次上看,製造業和硬科技企業佔據C位;消費平台等軟科技,分列兩側;而房地產企業呢,則是沒有一個代表性人物出現,幾乎相當於「團滅」。

當年叱咤風雲的房地產,如今沒有一個代表人物出現,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挺有意思的細節啊……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麥傑遜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19/217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