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裴敏欣:馬斯克可能不知道,毛澤東早就試過革自己政府的命

—馬斯克可能不知道,毛澤東早就試過革自己政府的命,後果是一場悲劇

作者:

【轉貼者註:中美兩國的政治體制、歷史文化、社會結構……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的常識,對於《川普馬斯克對美國政府正在進行的整肅腐敗、提升效率的改革,與中國曾經發生的毛澤東式文化革命有什麼本質區別》,Chat GBT的答案如下:

兩者在規模、方式、目標和制度背景上存在根本區別:

規模和方法不同

文化大革命: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大規模的政治運動,伴隨着群眾運動、公開批鬥、暴力衝突和大規模社會動盪,其手段具有極端的政治清洗性質。

美方改革:川普和馬斯克所倡導的整肅腐敗、提升效率主要是在現有的民主制度和法治框架內,通過行政措施、制度改進和政策調整等相對溫和的方式進行,絕非動員全民進行大規模的政治運動或暴力清洗。

目標和意識形態差異

文化大革命:其主要目標是「破四舊」、「立新風」,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和階級鬥爭色彩,試圖徹底改造社會和政治制度,結果造成了嚴重的社會混亂和經濟倒退。

美方改革:所強調的是打擊腐敗、提高政府和機構效率,目標是改善治理質量和市場運作環境,主要是針對體制內的不足進行有序調整,而非進行全社會的思想和制度革命。

制度和法治背景不同

文化大革命:發生在一個高度集中、權力壟斷且缺乏有效制衡的體制中,政治運動容易失控,缺少法律約束。

美國體制:美國實行的是三權分立和健全的法治體系,任何重大改革都必須在法律、程序和民主監督下進行,防止權力濫用和極端化傾向。

綜上所述,雖然兩者都涉及對現有體制中問題的整治,但川普和馬斯克所倡導的改革是在法治、制度和民主監督下進行的有序調整,遠不能與那場造成廣泛社會混亂和破壞性後果的毛澤東式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

————————————————————————

WeChatSina WeibFacebookTwitteEmaiWhatsAppPrinthttp://Copy Lin分享

轉自加美財經

裴敏欣是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著有《哨兵國家:中國獨裁統治的監視與生存》,他在彭博的專欄文章中說,特朗普和盟友如馬斯克,樂於將自己塑造為革政府命的人。但他們並不是第一批試圖摧毀他們認為是受寵、不高效且與其議程相對立的「深層政府」的領導者。

孟昭瑞,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仔細研究一下類似攻擊的歷史記錄,或許對他們更為明智。

60年前,中國曾進行過一場類似的極端試驗,結果可謂災難性的。獨裁者毛澤東將政府中的官僚,視為建設社會主義工人天堂的障礙。他懷疑這些官僚對他不忠,並擔心他們會破壞他持續革命的激進議程。

他的解決辦法是:對自己的行政機構發動一場兇猛的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演變為臭名昭著的「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以動員紅衛兵作為運動的開端。這些紅衛兵主要是中學生,他們攻擊政府辦公室,對共產黨官員進行羞辱性的「批鬥會」和殘酷的折磨。

許多人沒有活下來。負責煤炭行業的官員在拘留期間去世。一名安全部副部長自殺。

暴力升級到如此地步,時任總理周恩來不得不將官員安置在北京中南海領導人住所內的安全區域進行保護。

然而,這種保護並未持續太久。

隨着文革進入「奪權」階段,造反派佔領了多個部委。周恩來只能依靠少數由毛澤東特赦的高級領導人來維持政府運作。

大多數躲避到中南海的官員被免職;有些被投入監獄。

鐵道部、文化部和冶金部部長被監禁多年。時任商業部長姚依林則自認為幸運,在經過兩年的審查後,他和他的團隊被派往農場,學習收花生和修剪梨樹。

1990年代因推動艱難經濟改革而廣受讚譽的強硬總理朱鎔基,當時是國家計劃委員會的一名工程師。在那個「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口號盛行的年代,他的技術專長顯然無人問津。他在湖北省的一處國營農場度過了五年,期間種莊稼、養牲畜,並在公共廚房做飯。

真正的擔心,當然並不是特朗普和馬斯克會試圖像毛一樣將聯邦僱員流放到艾奧瓦的玉米地里。教訓在於,極度的傲慢、對專家的深度懷疑,以及對意識形態對手的偏執,只會導致更低下的效率,甚至帶來混亂。

在毛澤東的中國,佔據權力的造反派既沒有技術專長,也缺乏管理大型複雜組織的行政經驗,這一點與特朗普的內閣提名人選有些類似,比如潛在的國防部長皮特·赫格賽斯和國家情報總監提名人圖爾茜·加巴德。

因此,競爭對手之間更多的是互相爭鬥而非治理。他們的下屬則專注於迫害前任官員和濫用新獲得的權力以謀取私利,而對政策或日常行政工作毫無興趣。

由於專注於內部敵人,政府變成了一場荒誕劇,由無知的狂熱者操控全局。

毫不意外,中國經濟崩潰了,僅1967年工業產量就下降了14.7%。大學關閉,科技研究停滯不前,因為教授們被派往農村「淨化」政治思想。

即使到1975年國務院及其部委重新組建後,毛澤東仍繼續提拔沒有資質但具有意識形態狂熱的追隨者擔任高級職位,直至1976年他去世。

一位半文盲的農民因狂熱支持毛澤東荒謬的農村政策而聞名,被任命負責農業。另一位37歲的「勞動模範」被委以監管紡織業的重任。

至於文化部長的職位,毛澤東選擇了一名因協助他的夫人製作「現代革命京劇」而出名的激進分子。

不用說,政府並沒有因此變得更高效。

長達十年的內部清洗給官僚機構留下了深深的創傷。那些在鄉村待了多年的技術官僚,對各自領域的最新進展嚴重脫節。培訓項目和按能力晉升機制的中斷,造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

據中共組織部統計,1980年僅有10%的行政職位官員具備勝任工作的必要技術培訓。

完全修復這些損害又花了十年時間。直到1990年代,中國才建立起以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技術官僚為主的行政體系,而這也成為了中國當今行政體系的一大特點。

中國能夠恢復到這樣的水平,對肩負全球領導責任的美國而言,可能算不上安慰。美國或許能夠勉強挺過特朗普和馬斯克似乎設想的那種強制式「革命」。但是否能承受浪費數年的代價去進行這樣愚蠢的試驗,則是另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16/217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