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中國最卷文科專業,開始批量倒閉了

在大眾印象里,廣告業幾乎等同於創意工廠。從「收禮只收腦白金」傳遍大街小巷,到「你的益達」讓口香糖品牌一炮而紅,這個行業仿佛掌握了點石成金的秘訣。

這些光環也吸引了大批學子報考廣告學,憧憬着畢業後一個創意賣出百萬,走上人生巔峰,然而從入學第一天起,現實便開始與理想割裂。

四年裏填滿了熬不完的夜,做不完的小組作業,比不完的「大廣賽」「學院獎」。但最震驚的是,有人甚至還沒等到畢業,專業就消失了。學廣告,已經沒有未來了嗎?

廣告學,正在被淘汰

我們熟知的經典廣告語,都誕生在改革春風吹滿地後。

1979年正月初一,上海電視台播出了一則特別的內容——一家三口選購補酒送給爺爺,觀眾起初以為是新聞,直到片尾才發現是一則廣告,這就是中國第一條電視廣告。

這一年中國只有10家廣告公司,而到1999年時,已經有6.48萬家廣告經營單位。這種爆發式增長,催生了廣告學專業的開設潮[1]。

1983年,廈門大學率先設立廣告學專業。到2013年,全國已有412所院校開設該專業[2]。

但近幾年,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撤銷廣告學。教育部數據顯示,2013年到2022年,共有53所高校撤銷了廣告學專業,其中不乏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安徽大學等985、211名校。

高校撤銷專業主要是因為招生難或就業難。

在《中國廣告教育四十年(1979~2019)》一書中,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前副院長鍾以謙表示,「從2008年開始,我們的畢業生就業率陡降,舉個例子,2007年平均1名畢業生有5個崗位空缺可供挑選,而在2008年只能達到1∶1.2、1∶1.5左右。」[2]

文科縮減的大潮進一步加劇了廣告學的危機,2024年發表於《國際新聞界》的一項研究調研了24所院校後發現,即便是被評為省一流的廣告學專業,經學校權衡後仍被裁撤[5]。

有高校老師在接受《人物》採訪時稱,該校廣告學專業歷年招生和就業數據都正常,但因為在工科院校內排名不高,所以收到了停招的通知[6]。

而置身於這股撤銷潮中的廣告學學生,更是悔不當初,含淚成為預備牛馬。

既肝又卷,前途未卜

從學習體驗來說,幾乎沒有廣告學學生,能逃過捲成「六邊形戰士」的宿命。

大部分人的課表都是「大雜燴」,不僅要學 Ps、Ai、Pr等 Adobe全家桶,還要學攝影、Python編程等課程。

然而實際上,有人吐槽自己的老師從來沒在廣告公司上過一天班,上課時要麼用着古早的廣告案例,要麼教着業界早淘汰了的軟件。

課件是上個世紀的風格,上課講廣告歷史、播放(老師認為的)優秀廣告片...在如今電商為王的廣告營銷時代,四年授課內容關乎電商的隻字不提。

武漢大學學者對國內48所院校廣告學本科培養方案進行統計後發現,實操類課程平均佔比達39.98%。然而,各個院校之間開設課程的比例差距較大,有些院校七成以上的課程都是理論類[7]。

廣告營銷公司更傾向於招來了就能幹的人,沒有時間和成本再培養新人。不少廣告公司的招聘要求里都註明「X年廣告公司經驗優先」,一些畢業生甚至自嘲,畢業後只能回家開打印店。

而不少廣告資深打工人,更是在不遺餘力勸退想要入行的年輕人。

廣告人的出路,在哪裏

如果在社交網站上搜索廣告公司,你會看到刷不到底的吐槽貼。2024年3月,一份吐槽廣告公司的共享文檔在廣告營銷圈瘋傳,一進去就是各種「快逃!」「避雷」等加粗標紅的字詞。

論起加班最狠的行業,廣告業絕不會掉出前三甲。工作日用咖啡續命通宵出方案已經是廣告人的常規操作,節假日也只是換了個地方遠程辦公。

一些廣告人跳槽去互聯網大廠,在廣告公司摸爬滾打中積攢的工作技能還能轉化為大廠運營崗的爆款方法論。還有一些人不想再做螺絲釘,靠着在廣告行業積累的資本開始創業。

去媒體、做銷售、當自媒體博主也是一些熱門的出路。許多富有創意或長相適合出鏡的年輕人,在學生時代就開始經營自己的社交賬號,而不再單純把畢業後進廣告公司作為唯一的職業選擇。

同樣,許多來自廣告行業的人也成功轉型為博主,雖然面臨一定的壓力,但至少賺的錢都是自己的。也不乏有些人通過努力做大了個人 IP,甚至成功成立了工作室或中小型公司,拓展了更廣闊的事業版圖。

不論是轉行還是留下,廣告人心知肚明的一點是,屬於《廣告狂人》的黃金時代已然落幕。但廣告不會消失,消費社會永遠需要廣告來點燃欲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網易數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14/217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