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蔡明芳:中國解除禁團令 我方豈可無風險控管

作者:
「零元陸客團」、「中國旅行社一條龍經營」等問題都是過去中國政府開放觀光客來台旅遊所產生的亂象,並出現對我國觀光資源進行剝削的情況,若中國政府要重新開放觀光客來台旅遊,卻讓過去傷害台灣旅遊環境的情況重新複製,對我國觀光產業市終究只有傷害而非幫助。

中國政府之前終止中國觀光客來台旅遊後,曾造成游台灣覽車業者血本無歸與財務惡化情況。(資料照片)

自中國文旅部今年(2025年)1月宣佈預計開放福建、上海居民到台灣旅遊以來,中國遊客到我國觀光的議題又再次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此外,台北市政府申請上海市文旅局等相關人員於2月11日至14日來我國參加「台北燈節」等活動,於2月6日因相關行程涉及旅遊觀光而未先透過觀光「小兩會」溝通,而被陸委會駁回申請。事實上,中國政府何時開放觀光客到台灣旅行的議題一直受到台灣觀光產業的關注。任何國家要開放觀光時,各國政府會針對開放觀光對旅客安全、旅遊環境品質與旅遊同業利益的確保,有足夠的溝通,但是,有關如何確保兩岸旅遊觀光的安全議題,並未看到有進一步討論。

透過政府認可的民間部門溝通才可確保兩岸旅遊權益

若沒有討論就開放觀光,則一旦出現涉及跨國旅遊權益的問題,將無相關的法令給予政府或旅客有足夠的談判條件與保障,這應是陸委會一直堅持台灣與中國需先透過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與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討論的原因。換句話說,小兩會的溝通是為了藉由兩國政府所認可的民間組織來進行談判,以確保兩國旅客的相互往來可以獲得更多保障,讓中國解除禁團令與台灣旅遊業受惠畫上等號。反之,若地方政府在無法確保觀光旅遊的權益就提出專案申請,則會忽視對於來訪外國遊客的權益保護,並不恰當。

從公司治理看地方政府的決策風險

在許多民間公司中,若公司部門主管或負責人員忽視公司投資案的投資原則就決定投資並向上籤核,若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也未仔細了解公司的內控辦法就同意投資案,則除了讓公司發生內控疏失外,也會造成公司財務損失。若公司負責人員與部門主管可以在一開始就做好內部控制,發生問題的可能性才會愈低,而非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給上層主管,這是不負責任,也是傷害公司的行為。

同理,若地方政府在申請專案核可案件前,均能仔細檢查是否符合中央政府法令規定,則可降低風險的發生,並可凸顯地方政府的專業能力。若地方政府首長僅有送件而無專業審查的功能,那麼,給予這類地方政府更多的統籌分配款,將會讓更多納稅人的錢被不具專業的人花掉。正常而言,浪費納稅人的錢應非地方首長的初衷。

只有開放不談風險控管的兩岸旅遊將再次傷害台灣觀光業

在台灣觀光產業鏈中,特別是遊覽車業者,過去因為看好中國觀光客的生意而購買新車,但是,中國政府終止中國觀光客來台旅遊後,造成遊覽車業者血本無歸與財務惡化的情況,進而將其虧損的原因歸責於政府。因此,看好此次中國解除禁團令的業者仍須做好風險控管的措施,避免讓自己的工作成為中國經濟脅迫的對象。值得注意的是,若許多業者都知道觀光客可能再次成為中國政府經濟脅迫的工具,卻仍看好中國解除禁團令對我國產業的幫助,則我們很難想像這些業者可以提供好的旅遊品質。若此,則中國解除禁團令實難與台灣旅遊業受惠畫上等號。

最後,「零元陸客團」、「中國旅行社一條龍經營」等問題都是過去中國政府開放觀光客來台旅遊所產生的亂象,並出現對我國觀光資源進行剝削的情況,若中國政府要重新開放觀光客來台旅遊,卻讓過去傷害台灣旅遊環境的情況重新複製,對我國觀光產業市終究只有傷害而非幫助。

就零元團費而言,過去台灣也有部分民眾以低價到韓國旅遊而被迫到許多禮品店觀光消費,嚴重破壞旅遊興致的例子,若中國開放團客來台旅遊又再次以這樣的方式進行,這應該不符合台灣社會的期待。換句話說,中國要開放團客來台旅遊,必須要提出有效的機制來大幅降低傷害兩岸觀光發展的可能性,這樣的機制就必須透過目前小兩會來協商討論,才可以讓台灣旅遊業因中國解除禁團令而受惠。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14/217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