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里說,人的一生,有四大富足:
「無疾第一利,知足第二富,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
你有幾個呢?
1
無疾第一利
人到中年,似乎人人都優先追求金錢,名利,地位……把健康排在了最後。
可人生在世,窮也好,富也好,疾病面前,人人平等,都一樣脆弱。
有着「不老男神」之稱的吳彥祖,也曾在闌尾炎復發後,拖了3天入院,險些喪命。
身體已經發出了警告,卻依然不重視,這種現象,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忙碌半生,最後才發現,在我們追求的東西里,只有健康是數字1,其他都是數字0。
一旦沒有了前面的健康「1」,後面再多的身外之物,也都將自動歸零。
所以,適當的停下來,每天忙碌之餘,飲食規律,堅持運動,早睡早起。
你會發現,原來健康的自己,早已擁有最大的財富。
日常保養身體,不透支健康,才能頤養天年。
2
知足第一富
人生最後,拼的就是健康。
而健康,不僅要有好身體,更要有知足常樂的好心態。
劉震雲在《一日三秋》中里說:
「活到這個年齡了,想起過去許多糟心事,當時樁樁件件,都覺得事情挺大,挺不過去了,現在想想,都是扯淡。」
腦子裏想的太多,就會忽視已有的美好;
心裏裝的東西太多,就沒法盛進幸福。
人生的修行,亦是修心。
學會以一顆平常心看人世,活在當下,知足常樂。
已經發生的事情,學會放下;
還沒發生的事情,何須煩惱。
人生想得開,懂知足,身上無疾,心上無事,無論何種境遇,都能不憂不懼,自得其樂。
3
善友第一厚
中國有句古語:「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人生海海,一輩子真正能交心的人,寥寥無幾。
兄弟之間,都不一定志同道合;
唯有交到幾個知心朋友,三觀相近,久處不厭,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足。
真正的朋友,在精不在多,擇善而交,才有厚福。
正如常言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便有了一個惺惺相惜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從此便有了一個彼此信任的人;
真正的知己,三兩個足以,他們能給我們的能量,遠比千萬個泛泛之交來得多。
人生不長,別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社交上。
選擇和懂你的朋友在一起,不僅相處舒服,還能分憂解難,共同進步。
4
無為第一安
《道德經》中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順着形勢去做,因地制宜,隨時變化。
這種「無為」,也不是追求陰謀詭計,一味圓滑世故。
而是一種智慧和謀略,不爭不鬥,能屈能伸,靈活為人。
既防止別人傷害自己,也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廣交人脈,八面玲瓏路路通。
為人處事,「無為」才會有更大的格局。
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
懂得退讓,方顯大氣;知道包容,方顯大度。
放下是一種拾起,捨棄是一種收穫;
真正的「無為」,就是另一種有為。
活在當下,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方能讓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人世間,優雅自如,安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