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和春聯、春晚、煙花爆竹、餃子一樣深入人心的過年單品「催婚」,也已被提上日程,衍生出「最早回家的一批年輕人已經在被催婚了」「00後女生剛回家,門口已有3輛相親車在排隊」等話題。
回到縣城鄉鎮老家,都市麗人、精緻男孩們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使出「有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娃」的疑問三連。別管你的學歷是博士、碩士還是大專,工作是醫生、老師還是「靈活就業」,年薪百萬還是啃老,在這裏,你只有已婚和未婚兩個身份。
面對催婚,當代年輕人,尤其是花了更多時間在學業上的碩博生們會如何應對?1月20日,九派新聞聯繫上了31歲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小章、28歲已相親31次的985碩士小黃,以及正在備婚中的博士小燈,聽聽她們的相親故事。
以下是她們的自述。
【1】「小鎮富婆」:相親只是我拓展交友圈的手段,對彩禮沒要求
小章,31歲,海外碩士,相親8次
我是湖北宜昌人,目前在宜昌下屬的一個縣城的體制內工作,追求「work life balance」,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過着網上調侃的那種「小鎮富婆」生活。
碩士畢業後,我從英國回到家鄉,考慮到我個人比較戀家,所學專業又是文科就業面不廣,索性選擇了考編,那一年還沒這麼卷,縣城難度也相對較低,一戰上岸。我父母是做生意的,家庭條件算小康,為了我上班方便,也算是獎勵,家裏給我在市區買了房,也買了輛四十多萬的車,減輕了我的後顧之憂。
目前我的工資差不多是每個月6500元,另有年終獎2萬元,年薪合計10萬左右,這個錢肯定不算多,但我就是吃吃飯、朋友聚聚會,也夠花了。
整體來說,父母身體健康,我經濟上沒什麼負擔,工作也算是得心應手,生活滿意度是很高的。唯有一點,就是在即將年滿三十歲之際,迎來了催婚熱潮。我父母相對比較開明,他們的觀點是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我應該戀愛結婚了,但沒有太過分地施加壓力。
對於相親,我個人也是持積極態度,它有不少優點:當代年輕人交友圈都比較窄,相親可以認識到很多新的人;通過熟人介紹的對象,知根知底,能夠省去很多試探環節,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基本人品,都有個起碼的了解。
我不算相親老手,累計一共8次,其中朋友介紹5次,親戚介紹2次,單位領導介紹1次。第一次相親是我剛工作一年時,對方是親戚朋友的兒子,聊得還不錯,也會見面約個飯,但因為距離以失敗告終。
現在相親,我不會直接見面,一般是先加微信了解基本情況,如果線上聊得投緣再約線下活動,以吃飯、看電影、運動為主。聊天以身邊事、興趣愛好為主,不會一上來就擺條件、談現實問題,既破壞氣氛,又把人物化了。而且房、車這些現實條件介紹人一開始就會說明,能接受才會交換聯繫方式,彩禮我們宜昌人好像不太在意,所以更是沒談過。
在我眼裏,相親對象最重要的三方面是人品、家庭、外貌,他們一般最看重我的家庭條件、職業、外貌,大家互相選擇,很公平。我的婚戀觀很簡單,喜歡就戀愛,戀愛很契合,給予我走入婚姻的勇氣,那就結婚。因為婚姻更複雜一些,涉及雙方家庭,不能那麼草率。
不過隨着年齡增長,我遇到的相親對象可能越來越急功近利一點,大家也都會默認是衝着結婚去的,這點我是尊重的,但被強烈地push還是會讓我覺得被冒犯,感受不到愛。
2024年有個相親對象,我印象很深刻,我們3月份加微信,聊了一個月,見過一次面,我還比較滿意,所以主動約了幾次,他都說沒空,後面直接斷聯了。6月,他突然來找我聊天,我們開始頻繁見面。他是1991年生人,可能比較着急,就一直push我,說希望一年內能結婚,兩年內生小孩,我當時也是戀愛腦發作,竟然答應了,還好後面沒在一起,不過想想也有點後怕。
馬上要過年了,又是一年一度的催婚重災時間。過年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話題基本就是老一輩的關心國家大事、媽媽們關心我們的婚姻大事,小輩們插科打諢、乖乖聽訓,總而言之,婚姻大事是聊天中心的中心。
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新聞,諸如「00後女生回村第一天,門口停了三輛來相親的車」,蠻頭皮發麻的,屬於我不能接受的範疇了。雖然過年相親也有優勢,信源豐富,七大姑八大姨的,相親對象小時候尿過幾次床都能給我打聽出來,但假期寶貴,總是花在這些事情上,尤其是如果還不成功,我會非常煩躁,覺得浪費時間。
目前我心態還是比較放鬆,畢竟結婚是為了幸福,不能本末倒置。我周圍的朋友也印證了這點,她們有的單身、有的熱戀、有的備婚、有的婚姻穩定、有的結了又離了、有的結了離了又結了,各個階段的都有,我會支持每一個朋友,也像支持她們一樣支持自己。不必拘泥於年齡,只要能接受結果,那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2】首次相親在大二,有相親對象說「我不傷害你,也會有人來傷害你」
小黃,28歲,985碩士,相親31次
如果相親和上學一樣,我應該是博士研究生,不,博導了。在不到28歲的「低齡」,我已經相親過31次,不說結婚,真正走到戀愛階段的都只有一個,是真正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我畢業於華中地區某985院校,上學期間就在北京、武漢實習過,那個時候雄心勃勃,一心想在廣告行業打出一片天地,恰逢有朋友在上海,就向一個4A廣告公司投遞了簡歷,也順利通過面試入職。我不怕吃苦,但廣告公司低廉的工資、上海繁華下的冷漠、高昂的房價,還是讓我萌生了退意。一年後,在一個升職機會被關係戶搶走的契機下,我提出了離職,回到了湖北老家。
在老家休息了一段時間後,我入職了武漢一個較大的國企,雖然沒有編制,但勝在穩定,月薪八千,能滿足生活所需。我本以為這是放棄工作夢想,把精力放在生活上的幸福開始,猜中了開頭,沒猜到結局。
我父母比較傳統,他們的觀點是「正常人都結婚,女孩子早點處對象挑選的餘地更大」,所以早在大二的過年,他們就給我安排了相親對象。
當時我放寒假在老家,小姨一家和一個陌生男性突然一起來了,介紹的時候說他是小姨朋友的兒子,是個醫生。我當時還莫名其妙,覺得為什麼這種關係的人要帶來走親戚,直到客人離開,我媽說我表現不好,我才恍然大悟。
可能是那時候我年紀還小,也可能是比較遲鈍,父母沒再給安排相親。但我從上海回家入職國企後,他們可能是覺得我工作已經穩定,重心應該放在結婚生子上了,於是發動周圍的親朋好友,瘋狂催婚和給我介紹相親對象。
截至2025年,我已經有過31個相親對象,介紹人包括親戚、親戚的朋友、朋友、家人、家人的領導、同事、領導,甚至是媽媽旅遊團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