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地震後救援人員在廢墟中工作。(2025年1月7日)
阿波羅網編制註:本周的西藏大地震烈度中共官方宣稱為6.8級,美國地質局測到的是7.1級,強度差3倍,中共就可以降低救援力度。中共官方宣稱的不能相信的離世人數為126人。
路透社周五(1月10日)引用專家的話說,這凸顯出亞洲的兩個大國中國和印度在世界上最偏遠、地震多發地區大肆建設水電大壩所面臨的風險。
研究人員稱,喜馬拉雅地區約有68座大型水壩使用的是高海拔湖泊和河流形成的巨大水電資源,目前得到開發的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研究人員說,這些水電資源面臨地震的危險。
現在還有101個項目處於規劃或建設階段。
數據顯示,該地區已有的項目和新建項目的數目超過了法國、德國和西班牙同類項目的總和。
甚至在珠穆朗瑪峰地區北部門戶定日縣發生地震之前,專家們就對中印兩國在那裏大建水電項目的規劃感到不安。中國計劃建造世界最大的水電大壩就是一個例證。
這個工程的規模超過世界最大的三峽大壩的三倍多,設計清潔能源供應量為34吉瓦,這對中國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的目標至關重要。
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範曉在2022年10月一篇關於四川墨脫項目的文章中寫道,「強烈地震可能會造成直接損害。」這一項目已於去年12月通過審批。
范曉警告說,該項目位於強地震多發地區。他沒有回應路透社通過微信發出的有關這篇文章一些問題。
偏遠山區的水電項目突出暴露了在那裏建設水電項目所存在的風險與中印兩個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對清潔電力的巨大需求之間的緊張關係。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印度排名全球第三。
地震過去給水壩造成過破壞,特別是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和滾石。2018年發表的研究顯示,2015年尼泊爾發生的大地震造成該國近五分之一的水力發電停頓,停頓時間長達一年多。
印度國家高級研究所的地質學家C. P.拉詹德蘭(C. P. Rajendran)表示,在喜馬拉雅山修建更多水壩是不可持續的,理由是生態問題以及斷層線上巨大水庫重量所帶來的地震風險。
中國水利部對水庫老化問題表示擔憂。在20世紀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建造的水庫超過80%都存在老化問題。中國水利部沒有回覆路透社的置評請求,也沒有提供西藏水壩在地震中受損的具體情況。
中共外交部表示,墨脫項目經過了嚴格的防災減災測試。
德國波茨坦大學研究地球表面形成和變化的專家沃爾夫岡·施旺哈特(Wolfgang Schwanghart)表示,該地區的地質構造活動給那個地區帶來了危險,但要確定雅魯藏布江上游地點的具體風險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他在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稱,該地區大約四分之一的項目在未來的地震中都面臨中度至重度破壞的風險。中國表示,大壩將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能夠刺激經濟創造就業機會。
水力發電比間歇性風能和太陽能更為可靠、更加靈活,有助於實現朝着擺脫煤炭污染方向過渡的迫切需要。
但是,范曉表示,西藏人口稀少,水電需求較低,而且水電傳送成本高昂,所以沒有必要搞這類項目。他認為,中國上馬一些水電大壩項目主要出於經濟動機,而非能源需要。
路透社引用范曉的話說,「大型水電項目帶來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及投資和稅收的增加,對政府和相關利益集團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在本周早些時候發生的這次地震烈度為6.8級,至少造成126人死亡。從死亡人數看,這次地震在2008年以來所有地震中名列第五。
西藏、四川、青海和雲南是地震頻繁的地區,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地區。2008年,那裏發生了8.0級地震,死亡人數將近七萬人。
從2010年至2022年,在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地區共發生過五次6.5級至7.1級地震,有3699人死亡,數萬人受傷。
(本文部分內容依據了路透社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