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2025,中國的房子到底還能不能買?

最近很多網友在談論房子能不能買的問題,在我的知識星球會員群裏面也有網友問我,當地房子現在是入手時機嗎?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專門談談房子的問題。

當我們考慮一件事情、一個重大決策的時候,可以運用一種心理法則,就是「第一性原理」。這是全球首富馬斯克的人生信條之一,也是他做企業之所以能成功的一大秘訣。

什麼是第一性原理呢?

就是:回歸事物最基本的條件,把其解構成各種要素進行分析,從而找到實現目標最優路徑的方法。

如何運用第一性原理呢?

有以下三個步驟:

第1步:定義清楚你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第2步:拆解問題,將問題化為各種具體層面與細節。

第3步:從頭開始創建解決方案。

所以我們在考慮一個問題的時候,不要先考慮細節和單個的表象,而是要先從根本性的問題、根本性的本質去考慮。

有的人問我:現在當地開始發行房票,都說房子又要漲了,我現在是趕緊搶着買呢,還是等等看?但是怕等一段時間就漲上去了。

還有人問我:都說省會城市接下來會對人口有越來越強大的虹吸效應,儘管中國整體的房價可能未必漲,但省會城市可能要重新開始漲下去。

其實這兩個問題的提出,都體現出一點,就是先關注細節。這不太利於問題的解決。

如果一開始只看樹葉、不看大樹的形態,你會誤判。比如一根枝杈長得很繁茂,你就以為這棵樹長得很健康;或者一根枝杈枯萎了,你就覺得樹長得不行。

所以我們要養成一種習慣——先看樹的整體狀況。

咱們先拋下什麼房票、省會城市虹吸效應,先來看看中國房地產的整體狀況。一些人可能會覺得,我幹嘛要考慮那麼大的問題啊,我家就在中國一個小地方,國家大事我也沒法關心,就關注關注咱這兒的房價可以了。

這種思維在任何投資當中,都是不合適的。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投資股票的時候,一定得先看看大盤整體的狀況。只有大盤是健康的,順勢而為去投資個股,才有更大的成功率。如果在大盤不行的時候非要上,可能也有成功的概率,但遭遇賠錢的可能性會極大。

順勢、順大勢,其實是我們普通小老百姓最應當注意的。但相反,很多人覺得大勢與自己無關,以為自己作為個體,守好一畝三分地最重要。小米總裁雷軍的個人信條,也是順勢而為。

然而,2023年經濟開始下行的時候,我親眼看到很多人上槓桿去投資,開公司或者開很昂貴的餐廳。我問他們:經濟形勢向下,你去做投資真的不害怕嗎?

他們的一致回答都是:我知道大環境不好,但我這個項目挺好的。

或者:大環境嘛,明年就好了,今年正好抄個底。

首先,這句「大環境不好」就是一種對形勢嚴峻程度的弱化。經濟下行是個很嚴肅的問題,與每個人的錢袋子都息息相關,但是在他們眼中,這只是「大環境」有點暫時的問題,不妨礙自己投資。

或者就是盲目樂觀,認為經濟自然就會好起來。

此前某著名金融公司有個年薪百萬的員工跳樓,就是因為在2022年的時候上了千萬級別的房貸,買了北京昂貴的房子,結果撐不住了。

這些,都是不注重全局的行為,也是違反了第一性原理的行為。

那我們從第一性原理來看看房地產,房子究竟能不能買,從最高的角度分析下這個問題。

首先,全球經濟形勢。嘖嘖,小老百姓買個房還得看全球大局?沒錯兒。如果說2025年的前景,是全球化重回正軌、地緣政治回暖,那麼我可能會增加一點對買房的建議。因為中國經濟基本面與全球環境息息相關,畢竟中國是個國際貿易的超級大國。

但是大家都知道,2025年的地緣政治,不可能樂觀得起來。這不光是中國的問題,全球都要面臨美國新政府的關稅政策,加拿大和墨西哥上個月就已經喝了一壺,正在焦頭爛額地跟人家交涉。

幾個戰爭也並沒有結束的跡象,動盪的可能性依然在。

這種情況下,註定了中國宏觀經濟狀況,將面臨非常複雜的國際局勢,這種不確定性,首先就是對房價的一種衝擊。因為房價高度依賴資本投資,也高度依賴購房者的信心,而不確定性是最影響信心的。

第二,中國經濟基本面。

房價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現在雖然已經定調穩住房價,但政策目標能否達到,還要觀望。

各項經濟數據,全都處於較低水平的震盪情況,這時候不可能去盲目預測,經濟在什麼時候會全面復甦。即便復甦了,其持續性也有待觀察。

第三,進一步細化: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

縱觀各項房地產數據,全部都處於冰冷的水平,跟經濟數據一樣,根本沒有依據說房價將會很快企穩反彈,至於重回長期的上升區間則更是很遙遠。

這時候抄底?小心抄在半山腰,然後套你20年。你一輩子,有幾個20年去走完一個房地產復甦周期?

這可是房子,是你全家的大部分積蓄或者最重要的財富之一。買房對普通人來說是掏空錢包,即便手頭寬裕的人買房也是要慎重考慮的。《再見愛人》裏面的李行亮家,都是大明星了還為一套五百萬的房子搞得一地雞毛,大家真的都不容易。

那麼你憑什麼就敢輕易預測房價會漲呢?你手頭的信息有多少?難道還是以前那種「中國房價絕對不會跌」的信仰嗎?

第四、進一步的細節:房票與人口虹吸。

房票,是一種政策手段,它看起來也是很明顯能刺激到買房欲望的,所以有人覺得房票可以推動房價,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當我們看待一個政策的時候,要考慮的不僅是政策的發佈方,更要考慮政策的接受方,他們是否願意買賬。

房票固然會帶來較大的折扣和優惠,但老百姓真的會、或者說敢因為房票這個單一的政策,就去買房嗎?

如果要形成促漲效應,應該是大部分人都有這種衝動才行。然而現實是,很多地區在2022年、23年就已經大規模推行房票了,但房價並沒有因此而回暖,甚至還跌了。

相比2015年的房票和棚改貨幣化,這一次好像政策不太推得動房價。這是為什麼?因為人們的大宗投資信心不足,在這個前提之下,並非一個單一的政策就能改變預期。

2015年房票對促漲有用,是因為那時候的經濟基本面非常火熱,房地產只是暫時到了下行周期,有了基本面良好的依託,啥事兒都好辦。

那麼人口虹吸效應呢?

這時候要看的基本面就是人口了。在人口已經開始減少、走下坡路的趨勢下,再強烈的政策,也難以鼓勵大量的返鄉人口被省城虹吸。另外,省城的生活成本一般都很高,現在很多人離開都來不及,就更談不上什麼虹吸效應了。

說實話,要說房價的堅挺,倒是地級市和縣鄉可能更堅挺一點——因為大趨勢是人口下沉。但是要說看漲,還是比較難。

那麼2025年究竟還能買房嗎?

如果說你不是十萬火急,建議再觀望吧。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現在倉促買房都不是一個正確的時機。至少要觀望到2025年的下半年、秋季,那樣今年的經濟基本面才會有一個更清晰的趨勢。

作為普通人,還是要減少「聽風就是雨」的習慣,多看全局、穩住心態,這樣才會減少一些重大的決策失誤。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黑噪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107/215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