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12月11日報道,中國在與美國即將爆發的貿易戰中取得先機,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工具,如果川普(Donald Trump)兌現其以關稅懲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威脅,北京準備使用這些工具。
彭博社認為,北京最新的反制行動實際上表明習近平為與美國的貿易戰準備談判籌碼。
報道指出,拜登政府本月對中國獲得人工智能晶片關鍵部件施加的限制,促使北京方面向世界展示其在第二次貿易戰中的目標。限制措施出台幾天後,習近平當局對英偉達公司(Nvidia Corp.)展開調查,並禁止出口幾種具有軍事用途的稀有材料。北京方面還限制向美國和歐洲銷售用於製造無人機的關鍵部件。
北京的回應借鑑了美國和歐洲的做法,擴大了其出口管制制度,包括禁止向美國出售某些商品,並將其適用於中國境內外的公司。
彭博社指出,這種報復似乎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目的是在威脅美國的同時,不動搖脆弱的雙邊關係,也不讓中國自身的經濟受到衝擊。大多數打擊似乎都是象徵性的:在早些時候的限制之後,受影響的金屬對美國的出口今年基本枯竭,而中國公司已經開始轉向採購國產晶片。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總監Christopher Beddor表示:「中國政府本質上是在製造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尤其是針對英偉達的反壟斷調查。這並不意味着他們馬上就會使用這些籌碼,但他們正在為談判做準備。」
新工具
儘管北京當局似乎已做好戰鬥準備,但在中國經濟正與本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通貨緊縮作鬥爭、房地產市場低迷即將進入痛苦的第四個年頭之際,一些人傾向於採取較為溫和的應對措施。
本月早些時候,前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東京舉行的年度北京-東京論壇上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報復行動「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政策制定者對此無能為力。」
在川普卸任後的四年裏,北京方面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新的工具箱,以報復美國的行動。這包括增加有針對性的出口管制,以及以國家安全的名義賦予政府對國內商業交易更大控制權的一系列法律。
雖然這有可能使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任何新衝突變得更廣泛,對深陷其中的其他國家造成更大的破壞,但最新的措施也代表了中國的一種平衡行為。儘管中國在製造業中佔據主導地位,但到目前為止,它所採取的措施收效甚微。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Harry Harding稱,中方最近的舉措是「非常謹慎的報復」。
他分析指出:「這確實意味着中國將做出負面反應,並試圖在某種意義上懲罰那些向它施壓的人,但他們將以一種非常有計劃和深思熟慮的方式這樣做。」
中國針對美國晶片製造商英偉達的行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這項調查令人意外,但它不太可能阻礙這家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的增長。
在美國政府對向中國出售先進半導體產品發起一系列限制之後,英偉達已逐漸將重點轉移到其他市場。今年,北京方面敦促國內企業停止從英偉達購買產品,從而加劇這些問題。中方稱英偉達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不過,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旭說,根據中國反壟斷法,英偉達可能會被處以人民幣200億元以上的罰款。如果違規行為導致嚴重後果,英偉達最高可能會被處以相當於公司年銷售額五倍的罰款。他補充說,即使是蘋果公司(Apple Inc.)這樣的公司也面臨風險。
周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對10個主要國際經濟機構的負責人發表講話時,首次向全球聽眾——而不是在與美國官員的雙邊會晤中——闡述了在川普第二個白宮任期內北京方面對華盛頓的態度。
《南華早報》指出,習近平的言論表明,北京不願加劇緊張局勢,但如果美國採取行動,北京準備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