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孩子長大後跟你親不親,早有預兆

願每位父母,都能在依戀期與孩子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也懂得適時放手,給予孩子自由。

表哥表嫂家的兒子今年上高中了,在學校住宿,每半個月回家一次。

表嫂說,她明顯感覺到兒子與他們的關係不太親近了。

儘管他倆為兒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學習環境,但兒子總是對他們的關心和詢問表現出冷漠和疏離。

每當他倆試圖與兒子溝通時,兒子也總是敷衍了事,或者乾脆躲進自己的房間。

表哥表嫂一直以為是孩子長大了,進入了叛逆期。

實際上,孩子不會因為長大而和父母關係疏離。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精心呵護的,並且需要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

孩子長大後跟你親不親,其實早有預兆。

1.孩子是否會主動和你分享心事

孩子的心事是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如果孩子願意主動向你傾訴心事,無論是學校的煩惱、朋友的矛盾,還是對未來的迷茫,這都說明你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孩子信任你,依賴你,希望你能給予他們支持和建議。

然而,當孩子不再願意與你分享心事,變得沉默寡言,甚至對你的詢問表現出反感時,這往往意味着你們之間的情感紐帶出現了裂痕。

孩子可能覺得你不理解他們,或者擔心你會批評指責,於是選擇將心事藏在心底。

這時,就需要父母引起重視,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過於嚴厲,是否缺乏耐心和理解。

2.孩子是否會對你表露真實情緒

其實,在兒子十一二歲的時候,表哥表嫂與兒子之間的關係就出現了一些變化。

那時,他倆剛與別人合夥開了一個修理廠,變得越來越忙碌。

當兒子跟表嫂分享考好成績的喜悅時,表嫂忙着手中的活,隨口說一句「真棒,繼續加油!」

當兒子遇到困惑找表哥幫忙時,表哥頭都不抬,丟下一句「你看我這多忙,回頭再說。」

之後便沒有下文了。

久而久之,兒子漸漸在他倆面前隱藏所有的喜怒哀樂。

心理學上說:

一個人的情緒是很重要的,它是情感的直接體現。

孩子的情緒變化往往能夠反映出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當孩子在你面前能夠自由地表達喜怒哀樂,無論是開心時的歡笑,還是難過時的淚水,這都說明他們和你是親近的,在你面前是放鬆的,沒有防備的。

然而,當孩子在你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隱藏自己的情緒,甚至在你面前強顏歡笑時,這往往意味着他們在你面前失去了真實感。

這時,父母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支持和關愛。

3.遇到困難,孩子是否會主動向你求助

還記得考上北大的「考古界團寵」鍾芳榮嗎?

迫於生計,在她8個月大時,父母就離開家外出打工了,她成了留守兒童。

記者採訪她時,她眼含淚水,說:

「遇到特別艱難的事兒時,第一個想到的人,不是爸爸媽媽,而是同學。

感覺和同學的關係更近一點。

如果覺得這件事同學也不好講,那就寫到日記里。」

隔着屏幕都能感覺到她的無奈和心酸。

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挑戰,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首先想到的人往往是最親近、最信任的人。

如果孩子願意主動向你求助,無論是學習上的難題,還是生活中的困擾,這都說明你在他們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他們相信你有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給予他們支持和指導。

然而,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選擇獨自承受,甚至向你隱瞞,這往往意味着你們之間的親近關係出現了問題。

看到網友@木子分享的她的故事。

她小時候,父母工作非常忙碌,經常全國各地出差,給她創造了很好的物質條件,但是很少關注她的情感需求,也沒有時間與她進行深入的溝通。

她就在父母看不見的時間和空間裏逐漸長大了,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在不知不覺中疏遠了。

長大後,她很少主動與父母聯繫,即使回家也是匆匆忙忙,很少與父母交流。

她覺得父母不懂她,甚至覺得他們有些陌生。

而她的父母也感到十分困惑和失落,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卻與他們如此疏遠。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依戀期」,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或其他主要撫養者之間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

這種聯繫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自我價值感的重要來源。

在依戀期內,孩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父母的關注和陪伴,如哭鬧、擁抱、親吻等。

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回應,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那麼孩子就會形成積極的依戀模式,與父母之間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

然而,如果父母在依戀期內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給予的關注不足,那麼孩子就會形成消極的依戀模式,甚至可能出現情感障礙。

這種消極的依戀模式不但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係,甚至可能導致他們在成年後與父母的關係疏遠。

每個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期都是那麼短短的一段時間。

如果父母沒有抓住這個關鍵期與孩子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紐帶,後面想再親近就晚了。

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在長大後仍然與父母保持親近呢?

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完成了兩個重要的任務:

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和適時放手,給予自由。

1.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

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深厚關係的基礎。

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和陪伴,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這包括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的感受,給予他們積極的支持和幫助。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心時,他們就會與父母之間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形成積極的依戀模式。

同時,父母還需要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

這有助於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信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才會主動向父母求助,尋求幫助和支持。

這種信任和依賴是孩子與父母之間保持親近的重要前提。

2.適時放手,給予自由

雖然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保持親近的基礎,但父母也需要適時放手,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

因為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需要逐漸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一直過度保護和控制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失去獨立性和自主性,變得依賴和懦弱。

因此,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漸放手讓他們去嘗試和探索。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和獨立。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可以給予指導和建議,但不要代替他們解決問題。

同時,父母也需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和喜好。

父母需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不要強迫他們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發展。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支持時,他們就會更加自信和快樂,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親近。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說:

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

在撫養子女的道路上,父母們步步摸索,砥礪前行,時而焦慮,時而迷茫,但更多的是見證孩子成長的喜悅與欣慰。

這段稍縱即逝的歲月,既是父母的修行,也是孩子的旅程。

願每位父母,都能在依戀期與孩子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也懂得適時放手,給予孩子自由。

如此,長大後的孩子依然能跟父母親近,「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的願景才能實現。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206/214087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