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工作的瓶頸、生活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的負擔,無論哪一項,單獨拎出來都足以讓人感到窒息。
此時,最讓人惶惶不可終日的,除了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沒有存款,還有這三件事。
01
親子關係鬧僵,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個世界上,老天爺最是公平,總不會把所有的美好全部給一個人。不管窮人富人,總會有一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感慨。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大家一定還記得,早兩年,留守女孩鍾芳蓉以高分考取北大考古系的故事,也不忘無父無母的孤兒龐眾望,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傳奇」。
這種「寒門出貴子」最是能引發大眾的共情。的確,作為最普通的打工人,活着就已屬不易,每天都在為碎銀幾兩耗盡了全部心力,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陪伴,只能是一次次打欠條,最後,不了了之。
於是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部分早熟、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未來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們在很小的年紀就目標清晰,並為之不懈努力。
這是所有人最願意看到的現實,哪怕自己未能有這樣的「福分」,親朋好友家有這樣懂事、有出息的孩子,都會有一種如釋重負、暢快淋漓的愜意。
成功的家庭,背後的秘訣也幾乎是一致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哪怕在學業上幫不上孩子一星半點,但生活上,情感上,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和最溫馨的港灣。
如同泰戈爾在《審判者》中所寫的詩句所說:
「你想說他什麼儘管說罷,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處。我愛他並不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當我必須責罰他的時候,他更成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當我使他眼淚流出時,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只有我才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為只有熱愛人的才可以懲戒人。
人到中年,不管有錢沒錢,很多人在發現親子關係已經被自己一手搞僵時,悔恨不已。面對孩子留給自己的冷臉和落寞的身影時,才會深刻地理解「我愛他並不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的深刻內涵。
想要修復親子關係,將是一段無比艱難且前路渺茫的過程。
02
無法自控,在「破罐子破摔」的泥淖里越陷越深。
奧斯卡獲獎影片《鯨》講述的是一位重達272公斤、隱居避世、固執的英語教師查理開展自我救贖和被救贖的故事。
查理早年因為一個男人,而拋棄妻女。本就不被世俗接受的「愛情」,以男友的狠心離去而告終。
查理覺得自己搞砸了一切,開始暴飲暴食、日夜顛倒,終於把自己「作」成了一個無法出門,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的大胖子,他渴望通過「自殺」來為自己贖罪。
在查理行將就木的人生最後時光,妹妹利茲,神父托馬斯和年近八歲就被他拋棄的女兒艾利,出於種種原因,或照顧他的起居,或給予他情感陪伴。
劇情便圍繞着這三人在走近查理,試圖救贖他,到最後,反被查理用他的經歷和人生感悟而彼此拯救的過程。
影片結束時,不光影片中人物完成了相互救贖,觀眾也似乎覺得,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而發人深省的是,人到中年,身未老,心已死。只是自己始終不敢面對,用忙碌來麻醉情感,用周而復始來拒絕改變。
比如工作,明知已經到了「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再不改變就有可能被「掃地出局」的危機時,寧可持續「混吃等死」,也不敢嘗試「壯士斷腕」以自救。
比如感情,明知另一半已經移情別戀,甚至「家外有家」,還故意欺騙自己,對方總會有回心轉意的一天,結果把自己僅剩不多的青春也耗盡了。
其實,人到中年,何必還要苦苦為難自己呢?不懼怕重新開始,不懼怕未知的人生,大膽地往前走,總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03
親人遭遇不測,在分崩離析的窘境中越來越孤獨。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更先到來。
人到中年,逐漸要面對的「生離死別」之事,不覺多了起來。
如果說,生老病死是逃不過的自然規律,那麼「天有不測風雲」,突如其來的橫禍,卻最讓人備受打擊,命運也隨之發生重大改變。
如同大詞人蘇軾,一日,正在家中,如同往常一樣,卻不知已然遭遇陷害,朝廷前來捉拿他的人,更是故意營造出一種「滔天大罪」、「罪不可赦」的恐慌和緊張氣氛。
隨即,兩名衙役如同凶神惡煞,迅速將蘇軾五花大綁,一代詞壇領袖,如同雞狗一樣被牽押出湖州府,親人僕從哭聲震天,一家人的命運從此陷入黑暗。
這便是烏台詩案的開端。
在蘇軾陷入冤獄,幾乎被處死的這段至暗歲月里,弟弟蘇轍多方奔走,為營救哥哥,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蘇軾的妻兒老小更是悽惶度日,精神高度緊張。
幸好,蘇軾最終有驚無險,得以脫困。加之他生性豁達、灑脫不羈,此後雖一再被貶謫,人生卻也在坎坷中,逐漸獲得了寧靜。
如果換作尋常人呢?是否有足夠的勇氣,打一場「翻身仗」?抑或就是在突如其來的變故中,人生由此分崩離析,鬱鬱而終?
生命是脆弱的,人到中年,最大幸福,莫過於一家人整整齊齊,平平安安。
04
結束語:
人到中年,如何「爬坡過坎」,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場煎熬,一場考驗。
唯有日日精進,小心且謹慎地過好每一天,才不會在遭遇變故時,徒有一臉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