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廉價中國商品湧入發展中國家,加劇了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也讓中國在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之際建立國際聯盟的計劃變得複雜化。
鑑於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計劃大幅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中國政府希望將更多的過剩工廠產品轉售給印尼、巴基斯坦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
但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反擊,因為廉價的中國進口產品給這些國家的工廠帶來壓力,導致就業崗位減少,阻礙了國內製造業的發展。許多較貧窮國家一直寄希望於擴大製造業,認為這是推動經濟發展、提升國際地位的最佳途徑。
對中國來說,新出現的抵制浪潮可能會破壞其成為發展中國家領導者的目標。中國一直在爭取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以此建立自己的聯盟來對抗美國。
許多發展中國家現在擔心會遭受始於25年前的那種摧毀美國工業的「中國衝擊」。經濟學家估計,由於家具、玩具和服裝製造商在與中國進口產品的競爭中敗下陣來,1999年至2011年間,美國損失了200多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的一些發展中國家貿易夥伴似乎正上演類似情況。泰國銀行Kiatnakin Phatra Financial Group旗下研究機構KKP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受中國對泰國的出口激增影響,自2023年初到2024年第一季度,泰國有1,700多家工廠關閉。
該銀行表示,新工廠的開設有助於抵消上述工廠關閉的影響,但「未來的前景可能會更具挑戰性」。
據總部位於瑞士、支持開放貿易的非營利組織全球貿易預警(Global Trade Alert)稱,作為反擊,發展中國家自2022年初以來已實施了近250項影響中國進口產品的貿易防禦措施,包括關稅、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
作為中國所在的發展中經濟體集團金磚國家(Brics)的重要成員,巴西採取了其中120多項干預措施。儘管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關係密切,但巴西還是提高了針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生產的汽車零部件、電信設備和鋼鐵的關稅。
今年10月,印尼封禁了Temu,這是一款源自中國的應用程式,可將廉價商品直接從中國工廠運送到全球消費者的家門口。印尼政府表示,這種模式帶來了掠奪性定價的風險。
「如果外國產品以遠低於我們自己小企業產品的價格進入國內市場,消費者會選擇更便宜的產品,」印尼通信部長普拉博沃·努迪亞·雷沃魯西(Prabunindya Revta Revolusi)表示,「我們的小企業將難以競爭。」
中國商務部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芒果貿易
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把這種失望情緒一路帶到了北京。在7月份訪問北京時,孟加拉國時任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表示,她希望與中國建立「更公平的貿易關係」。中國對孟加拉國的年貿易順差為220億美元。她獲得了中國開始進口孟加拉國芒果的承諾,但也僅此而已。
9月份,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在訪問北京期間也發出類似的呼籲。2016年以來,中國對南非的出口翻了一番,儘管南非經濟停滯不前。
另一方面,中國向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大量貸款和投資。中國宣稱這些資金證明中國比美國更可靠,因為美國的支持承諾有時會落空,或是附帶限制條件。
今年11月,習近平為秘魯一個由中國出資興建的巨型深水港口開港。許多新興市場向中國出售大量大豆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其中一些國家還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發展中國家也有很多地緣政治上的理由來深化與中國的關係,包括某些情況下對美國的不信任感。巴西是少數幾個對華貿易順差國之一,巴西總統盧拉在11月份與中方簽署貿易和投資協議後與習近平熱情擁抱,鞏固了兩人的兄弟情誼。
這些交織在一起的關係網表明,在需要儘可能多的朋友的時候,中國與其夥伴國之間的關係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川普曾表示,他將把中國輸美商品關稅提高到60%甚至更高。對於尚未從房地產泡沫破裂和其他問題中恢復過來的中國經濟來說,即使是較小的增稅幅度也可能令其遭受衝擊。
中國可能會通過人民幣貶值作出回應,使中國商品對其他買家變得更便宜。但這可能加速中國向發展中國家出售更多商品的轉變,而中國自身經濟疲軟,無力購買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品,這將加劇貿易緊張局勢。
中國產出過剩
當前的許多不和諧源於中國為保持經濟穩定而支持本國製造業。自2021年房地產泡沫破裂以來,中共領導人一直在向工業領域投入大量資金,這導致了產出膨脹和出口激增。
隨着美國和歐洲提高關稅以阻止這些過剩產品進入,發展中國家已成為一個順理成章的出口目的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自2022年初以來,中國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額增長了19%。同期,中國從新興市場的進口額增長11%。
結果是,在截至今年8月的12個月裏,中國對新興經濟體的貿易順差達到3,840億美元,比2021年擴大了56%。
這令發展中國家失望,因為許多國家原本預計,隨着經濟發展成熟,中國會放棄低端製造業。它們此前期盼,這將為其他國家進入紡織和鋼鐵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打開大門,加速它們的經濟增長。
然而,中國一直牢牢控制着很大一部分製造業,同時幾乎沒有採取措施來刺激消費支出,以便消化其生產的產品。2023年,中國在全球商品出口中所佔份額為15%,比2019年擴大了兩個百分點。
「新興經濟體缺乏出口中低端產品的機會,而這些產品實際上是它們能夠具有競爭力的領域,」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駐布魯塞爾的副總監卡米爾·布雷努瓦(Camille Boullenois)表示。「它們有點進退兩難。」
巴西的怨言
在巴西,商界領袖將國內工業萎縮的大部分責任歸咎於中國。1985年時,製造業占巴西GDP的36%,而去年不到11%。
鋼鐵是一個主要的爭議點。巴西的鐵礦石儲量在世界上數一數二,鐵礦石是生產鋼鐵的關鍵成分。但將鐵礦石運往1萬多英里以外的中國,然後再以鋼鐵的形式進口回來,往往比在巴西當地生產更便宜,一些企業由此重新考慮在巴西的投資。
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巴西業務負責人傑斐遜·德保拉(Jefferson de Paula)說:「在一個已經有大約20%到23%的鋼鐵依賴進口的國家投資有什麼意義?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糟糕的市場。」
雖然巴西政府最近將鋼絲和電纜等部分鋼鐵產品的進口關稅提高了一倍,但企業界呼籲徹底限制進口。
在印度,官員們提高了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電路板、工業激光器和用於製作標識的乙烯基薄膜的進口關稅。
印度化工企業SRF董事長阿西什·巴拉特·拉姆(Ashish Bharat Ram)表示,來自中國的競爭不僅是印度國內市場面臨的問題,還擠壓了新興市場企業在海外的利潤。
巴拉特·拉姆表示,在截至今年9月的六個月里,SRF的淨利潤同比下降29%,至約7,600萬美元,主要原因是SRF不得不降價,以在歐洲和其他主要市場上應對來自中國廉價產品的競爭。
他說:「這是他們在不惜一切代價搶佔市場份額時慣用的策略。」
誠然,廉價的中國進口商品給較貧窮的消費者帶來了相當大的好處,他們在中國產品中找到了媲美西方製造的汽車和家用電器的平價替代品。向中國銷售產品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也創造了就業機會。
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10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在中國成為全球貿易大國後,發展中國家從中國獲得的收益超過了中國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2008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經濟增長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帶動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約0.14個百分點。
但世界銀行也發現,這種正面影響正在減弱,如果近期趨勢持續下去,積極的影響可能會逆轉。
謹慎的抵制
在印尼,中國企業已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自然資源,提振了印尼的鎳和其他大宗商品出口。
但對於Pt. GMS等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來自中國的競爭令其難以生存。Pt. GMS是位於泗水市的一家由家族經營的玩具製造商。2018年至2023年期間,中國對印尼的玩具出口額翻了一番,從略低於4億美元增至約8.5億美元。
Pt. GMS董事維納塔·梁沙普特拉(Winata Riangsaputra)說:「他們就像燒錢一樣,把價格壓得很低。」
梁沙普特拉表示,這家有幾十年歷史的工廠正在裁員,並轉而生產那些不需要太多人手的較低價值產品,比如紙質拼圖,這樣他就可以通過在當地購買原材料來節省成本。
其他團體則呼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貿易行動,比如,印尼陶瓷工業協會(Indonesian Ceramic Industry Association)表示,面對來自中國的廉價餐具,已有超過六家印尼陶瓷廠倒閉。
但一些當地人表示,考慮到印尼對中國的大宗商品出口,貿易反制舉措可能會很危險。
時任印尼貿易部長哈桑(Zulkifli Hasan)在7月份的一次講話中表示,由於中國出口商難以應對產能過剩問題,大量產品湧入了印尼。哈桑表示,他將很快敲定對紡織品和陶瓷等產品徵收最高200%的關稅,以保護印尼本國產業。
幾天後,印尼另一位部長澄清說,不會專門針對中國開徵關稅。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提到了這場辯論,並警告稱,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這些擬議的關稅從未實施。印尼貿易部沒有回應置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