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經濟學家最近很🔥!除了付鵬,老人高善文更能說,國內微信微博熱傳的高善文最新演講,標題就讓人產生聯想:2025年是重要轉折時期!並且給出了光明預期:2030年中國經濟增長會回到正常區間。我對他的這個看法和判斷並不認同,但其中基於數據的分析還是值得跟大家分享,要看長長的原文,微信公眾號上多的是,並沒有像外界所說的被刪除。
高善文透過核心數據,指出官方經濟數據造假,這一點值得讚賞!高善文說中國經濟不繞圈子不迴避問題,這些年還在國內堅持的像高善文這樣說真話的券商經濟學家都不多了,國家圈養的經濟學家只會吹喇叭搖旗吶喊。
高善文說:疫情後,年輕人佔比越高的省份,消費越差。老年人退休金按時發放,每年穩定增長且高於通脹,收入預期沒有任何影響,可以繼續搞夕陽紅,跳廣場舞。
年輕人收入預期大幅下修,收入增長確定性大幅下修,找不到工作,找到的工作與預期有顯着落差,紛紛節衣縮食,關燈吃麵。
一個省人口越年輕,消費增長越慢;一個省人口越老,消費增長越快。這個結論有些反直覺,被市場參與者歸納為三句話,生機勃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年輕人和生無可戀的中年人。
另一個數據是省級行政區消費情況和省會城市二手房價漲幅。疫情前,消費和房價幾乎不相關。疫情後,房價下跌嚴重的地區消費更差。
疫情後,買房人總體是年輕人,一個地區的年輕人對未來越沒有信心,他們的消費越弱,買房的意願也會越弱。沒有收入預期,沒有消費能力,也不敢買房。
這一模式所得到的結果,和觀察地區人口老化的結果,指向了類似的結論:年輕人收入預期下滑,消費信心和購房意願都被顯著抑制;但老年群體的收入預期沒有被限制,生活幸福感強。
高善文認為在中國總量數據中,最可信的是價格,各種力量很難操縱,另外一些數據的可靠性就弱一些,容易受到非統計因素的擾動。
疫情之前,消費增長與經濟增長差不多,消費增長還要略快一些。疫情之後,消費增長比經濟增長低得多得多。疫情之前,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差不多。疫情之後,經濟增長比投資增長快多了。
中國和發生房地產危機國家的前三年和後三年的經濟增速。經濟增速發生了大幅下滑,三年平均增速-7%,中位數-3%到-4%,最少也有-2%。中國的經濟增速只下滑了0.2%,幾乎沒有下滑。在政府財政沒有逆向擴張的情況下,經濟增速沒有顯著下滑。
把這一對比和物價就業和GDP細分對比合併,房地產泡沫一來,GDP增速每一年高估了3個百分點,累計高估了10個百分點,這與城鎮就業人口流失的4700萬對應上了。
下修了這3個百分點,所有的數據都對得上了。也就是說,過去幾年中國每年GDP增長不超過2%。
歸納一下就是經濟很差、就業很差、消費和物價都很差,還有習近平應該也知道現在這麼差了。高善文演講中主要提出兩個關鍵數據:一是失業人數低估了4700萬;二是經濟增速高估了三個百分點!
早在疫情之前的2018年,高善文在山西證券的一場分享會上說:「我老了,也財務自由了,只能靜觀其變。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可憐,如果國家這一次走錯了路,這輩子就可以洗洗睡了」。如今一晃6年過去了,高善文的預測多麼精準。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命運,成長於開元天寶時期的人,以為盛世是常態,誰又能想到,他們大多數人會死於隨後的安史之亂。
我常常回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或許是因為年齡,或許是因為經歷,那些曾經美好的記憶,是後來的人未曾體驗過的時光,也是我們那一代人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那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那是一個上下反思自揭傷疤的時代,那是一個從死亡的邊緣掙扎並且漸漸甦醒的時代,那是一個告別黑暗走向光明的時代。
每個人對於所經歷的時代都會自有評判,百歲老人周有光先生生前曾說,他親身經歷了從大清到北洋到民國到後來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四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周老先生難以忘懷的是那個對政治精英對下層平民特別寬容和體恤的北洋時代。一群剛剛剪掉辮子的臣民,從封閉禁錮的深淵中獲得新生,一群不願做奴隸的人和習慣了做奴隸的人,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