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越看越尷尬…內娛頭號狗皮膏藥終於要消失了

最近橫店附近一座影視取景地被拆除引發熱議上了熱搜,原因無他,觀眾們對它實在是看煩了。

有激烈點的網友直接罵它——國產古裝劇第一狗皮膏藥。

在過去兩年內,少說有十多部劇都在這個取景地拍攝,露面的頻繁程度多到至今沒人數清它到底出現過多少回。

像圖中只列舉了八部,我一個人就能再補充四部,《墨雨雲間》《唐朝詭事錄2》《與鳳行》《花間令》,歡迎在評論區補充更多。

這個取景地是九龍潭影視基地內的一處建築,離橫店不遠,21年時《長月燼明》劇組為了拍攝和當地集團合作搭建。

在國產劇里首次出現時,觀眾們普遍覺得這座建築還是挺好看的。

誇張飛翹的屋檐、長長的階梯挺符合仙門的設定。

但很快,隨着它在多部古裝劇里出現得過於頻繁,開始被網友們調侃為「橫店最忙的樓梯」「古偶界的狗皮膏藥」,哪哪都是。

原本的設計概念圖

一部兩部看着新鮮,三部四部看着眼熟,五部六部有點煩了;

七部八部的時候就想怒吼怎麼又是你了,更何況目前來看已經至少有十多部。

如今這個取景點被曝出已經在拆除,大家甚至有點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見它。

不然按照內娛的偷懶程度,可能還得再高密度地拍上二三十部。

不只是它,很多觀眾都忍不住吐槽,內娛古裝劇里的景重複率太高。

看個電視仿佛在經歷鬼打牆,不論怎麼換劇,裏頭的場景都幾乎一模一樣,全是老熟人樓。

不同劇的世界觀千差萬別,有的仙俠有的權謀。

但這並不妨礙不同朝代的男女主們在同一屋檐下定情、同一個屋子裏吵架、同一個竹林小屋養傷。

在家的住所一模一樣,同一座宅子既是《慶餘年》陳萍萍的家,也是《長相思》塗山璟的家,還是《墨雨雲間》的公主府。

出門去的是同一個酒樓,連桌椅佈置幾乎都不帶改變,帷幕、燈盞的位置基本一致。

除了畫面色調不同,剩下的只有酒樓的店名匾額有所變化,也是一堆鬼打牆般的名字:千金閣、明月台、臨水居、萬合樓……

男女主們也仿佛是在同一天去看的燈會,背景里的燈籠與小攤別無二致,倘若不細看,會覺得群演們穿得衣服都大差不差。

賣面具、賣糖畫、賣簪子的小攤販們堪稱古裝劇通用NPC,面前的主角團們換了一批又一批,只有他們始終都在。

以上三幅圖來自三部不同的劇

同質化的場景實在看了太多,觀眾們現在都成了半個導演,一看場景就知道這裏該拍什麼劇情。

畫面出現了宮廷建築里的連廊?那估計會出現兩個人在上邊對話。

要是庭院裏出現了一棵顏色鮮艷、繁花滿枝的假樹,那估計待會男女主就要在樹下互訴衷腸。

via@木木小怪獸啊

如果說在同一個影視基地拍攝,有相似的大型建築群情有可原。

不是每個劇組都有陳凱歌拍《貓妖傳》的實力,投資上億直接建出一個唐城。

那連竹林、樹林、河流、山洞這些自然景觀都一模一樣,可就躲不開劇組偷懶、流水線式造片的嫌疑。

比如下圖中網友吐槽的這個河邊場景,一年下來少說見它二十回。

《慶餘年》主角團郊遊在這。

《墨雨雲間》女主被活埋後又碰上暴雨被衝到了河邊,甦醒時也在這。

建議給河邊這幾棵大樹頒發「最佳非人演員獎」,根系裸露在外的造型挺有記憶點的,比很多長得讓人記不住的古偶演員好多了。

下圖中這堵旁邊有竹林、有山洞的石壁也是古裝劇常客。

在不同劇里扮演過修煉場所、秘密金礦、仙門陣法等不同角色。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預製菜」。

餐飲界的預製菜常客是冷凍後不容易壞的胡蘿蔔大蔥玉米豌豆,古偶界的預製菜則是不斷重複使用的樹林、竹林、小茅屋們。

許多劇的竹林也是同一片,連竹林里的岔路都是同一條。

以上兩幅圖也來自不同的劇

可能會有朋友覺得,大多數古裝劇本就只能在影視基地拍,共用幾個常用場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共用拍攝場地的操作的確再正常不過,但大家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

影視基地是千禧年就存在的影視工業化產物,並非近幾年才有的新事物。

為何過去看古裝劇時並不會因為場地相同而出戲,許多觀眾都是近幾年內看以古偶居多的古裝劇時才有此感受?

這是因為問題的關鍵其實並不在於用「同一個場地」。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ista看天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27/213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