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令人矚目的英偉達公佈三季度財報公佈。
英偉達三季度營收351億美元,同比增⻓94%,環比增⻓17%;
淨利潤為193.1億美元,同比增⻓109%,環比增⻓16%。
同時毛利來到了75%的可怕水平,這證明公司的護城河非常深厚。
另外在非GAAP標準下英偉達的淨利潤為200.1億美元,算是初步實現了單季度盈利200億美元的里程碑,而在GAAP標準下,四季度英偉達將毫無懸念地擁有超越200億美元的淨利潤。
當然,財報的超預期不代表股價短期就會暴漲,財報和基本面優秀更多的是夯實當前的估值,並且為將來的長期增長打下更好的基礎。
英偉達對於四季度的業績指引比較保守,四季度營收預計為375億美元,上下浮動2%,按照375億美元計算,三季度到四季度的營收環比增長只有6.8%,相比本季度環比增速17%大幅放緩。
英偉達過去幾乎每一個季度都超出預期20億美元以上,所以四季度的環比增速可能在10%以上,但退一步說,即便季度環比6.8%,年化速度也超過了30%,這可能會是英偉達未來5-10年的一個平均增長速度。
英偉達已經開始從成長轉入成熟,但這不意味着沒有機會,巴菲特買蘋果的時候,蘋果也早已成熟。
一、動態估值
我們按照最動態的方法計算英偉達估值,即最近一個季度淨利潤的四倍視為年化總利潤,並以當前的總市值作為分子,兩者相除可以得到相對而言最動態的市盈率。
參考這個方法,英偉達最近一個季度(2024年三季度)淨利潤為193.09億美元,年化即193.09乘以4=772.36億美元。
目前英偉達總市值為3.48萬億美元,因此34800/772.36=45倍
45倍,這才是當前英偉達的動態估值水平。
你覺得對於一個擁有七巨頭中最強成長性(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速近100%,環比年化增速87%)、深厚護城河,並且點滿了未來幾乎所有重要賽道(AI、雲計算、自動駕駛、元宇宙、區塊鏈)的公司來說,45倍的PE會很貴嗎?並不貴。
多說一句,動態估值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看清一個公司到底是高估還是低估,讓我們擺脫對於股價上漲的恐懼(特別是在業績增長比股價上漲還快的背景下),在2024年初,我就在星球用這個方法回答了一個群友的問題,那個時候雖然英偉達已經在2023年上漲了240%,但按照這一方法估值仍然只有30多倍,非常便宜,現在回頭看,這個回答是正確↓
經過一拆十後,現在英偉達的價格是142美元,相當於拆股前1420美元,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裏,我們是完完整整地見證了一個偉大企業的崛起,見證了人工智能浪潮帶來的第一波巨大機遇。我非常開心一路分享自己的觀點,且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是正確的。無論我自己買多少,我的盈利也是有限的,而正確的觀點可能讓更多人受益,這種喜悅和成就感是非常美妙的。
三、有趣的對比
如今,英偉達、蘋果、微軟三大巨頭的市值已經站穩三萬億美元大關,他們三者之間的對比也變得更加有趣了。我們這個部分就從「成長」這個關鍵詞來對比着三家公司。
在2024年三季度,非GAAP標準下,英偉達的淨利潤已經突破了200億美元,在GAAP標準下也接近了200億美元(193億美元),而在同一季度蘋果的淨利潤為147億美元(不考慮罰款影響為249億美元)、微軟的淨利潤為247億美元。
這意味着英偉達的盈利能力已經到了蘋果微軟的同一個水平,而且從趨勢看,英偉達的盈利能力已經要追上蘋果和微軟了,然而在兩年前的2022年三季度,英偉達的淨利潤僅為6.8億美元。
我們這裏做一個橫向對比,就是英偉達、蘋果和微軟這三家公司,從單季盈利從2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用了多久,這裏我們使用ChatGPT來完成。
先問ChatGPT蘋果的時間,答案是十二年零一個季度↓
再問針對微軟相同的問題,答案是二十三年↓
而英偉達只用了一年半,2023年第一季度淨利潤20.43億美元,2024年三季度193億美元,非GAAP下為200.1億美元。如果一定要按照GAAP嚴格標準,也不過一年零三個季度。
我們再來看一個對比,那就是相同的盈利規模下,三大巨頭的增長速度對比。
我們的方法依然是向ChatGPT提問-各家公司單季淨利潤第一次到達200億美元時,當季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有多快。
先就蘋果進行提問,得到的答案是蘋果在2020年四季度淨利潤第一次達到200億美元,當季的營收同比增速是21%、淨利潤同比增速是29%。
再看微軟,得到的答案是微軟在2021年三季度首次實現單季淨利潤200億美元,在這個時候,微軟的營收同比增速為22%,淨利潤同比增速為48%。
可⻅,當微軟蘋果在各自單季利潤第一次實現200億美元時的營收同比增速在21-22%,各自的利潤同比增速在29-48%,而英偉達當下的營收增速是94%、利潤增速是109%。
這真的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因為單季淨利潤達到200億美元,是一家公司已成長到十分巨大的一個標籤,目前這些科網巨頭中只有蘋果微軟英偉達谷歌做到了,那麼作為一頭大象,還能跑得快,說明這頭大象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還有成長空間。
在企業盈利規模相同的階段,英偉達的增速遠高於其他幾個科技巨頭,按照常識可以理解的發展趨勢,如果英偉達的護城河不出現威脅(例如AMD等半導體公司搶奪份額),或供應鏈出現嚴重擾動(例如所謂驚濤駭浪發生),那麼英偉達的合理市值確實是會高於蘋果和微軟。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上述對比並不全面,長期的估值要考察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需求的長期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威脅,我們這裏只是為了直觀且方便的理解而做出這些對比。一家公司短期的增速未必可以代表中長期的長跑能力,英偉達現在的增速雖然非常快,但同比100%的速度顯然是無法長期維持的,我認為未來5-10年,英偉達長期增速會在20-30%,股性更加成熟,會更像微軟和蘋果。
我們無法期待過去這種短時間內十倍以上的回報,但卻可以享受長期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