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要漲價了?央行圖窮匕見!驚人!中國出生人口已低於抗戰時期【阿波羅網報道】

中共央行發佈的《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給出明確信號,中國物價要大漲了。 信不信?在和平穩定的今天,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竟然比抗戰時期還要低迷。 周一(11月18日)上海、北京相繼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引發網絡熱議。 中共」新農合」繳費期12月底截止,但由於中國經濟不景氣,農民「斷繳潮」不斷擴大。

中共央行發佈的《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給出明確信號,中國物價要大漲了。

信不信?在和平穩定的今天,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竟然比抗戰時期還要低迷。

周一(11月18日)上海北京相繼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引發網絡熱議。

中共」新農合」繳費期12月底截止,但由於中國經濟不景氣,農民「斷繳潮」不斷擴大。

要漲價了?央行圖窮匕見

中國物價要漲了。

一個非常關鍵的信號,是央行最近發佈《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其中一條非常明確提到: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

5月份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的提法是: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

8月份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的提法是:維護價格穩定,溫和回升。

自媒體」馬江博說趨勢「發文說,是央行覺得時機已經趨於成熟,因此要開始重點考慮推動「溫和再通脹」的問題了。

10月份,CPI指數同比增長0.3%,環比-0.3%,雖然擺脫了去年接連負增長的局面,但依然徘徊在0附近的低位。

換句話說,央行認為,經濟的擴張並沒有體現在價格上,也就無法形成持續的社會預期。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黃益平就非常推崇溫和再通脹,他甚至建議:要將溫和通脹的重要性,提高到與GDP增速同等重要的地位。

GDP增速是追求規模,而溫和通脹是追求效率(價格),二者要並重。

文章還稱,我們也正面臨着推動溫和通脹的內外緊迫性。

首先,中美貿易戰2.0已在路上。外循環受阻,必須要通過內循環來對沖,而要實現內循環,就必須推升漲價通脹預期,從而刺激消費。

其次,地方政府迎來「化債十五年」,雖然當下的負擔更輕了,但是錢還是要還,必須要通過溫和再通脹來實現債務的消化(債務長期貶值)。

驚人現實!出生人口竟然已低於抗戰時期

在和平穩定的今天,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竟然比戰亂時期還要低迷。

2022年的出生人口數僅為956萬,這一數字已經低於抗日戰爭時期的1944年。

到了2023年,出生人口數進一步下滑至902萬,與2022年相比減少了5.6%,這一水平已經接近1940年的出生人口數。

觀察先行指標結婚率,我們可以發現,結婚人數的下降往往預示着未來幾年出生人口的減少。

遺憾的是,2024年前三個季度的結婚登記數均創下了自2017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與2017年相比,現在的結婚人數幾乎減半,且下滑速度越來越快。2024年第三季度結婚登記人數僅為131.7萬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2%。

整個2024年1-3季度,結婚登記總數為474.7萬對,同比下降了16.57%。

回顧過去,8月份曾出台新規,簡化了結婚手續,只需身份證即可登記結婚,這無疑降低了結婚的門檻。然而,儘管結婚變得更容易了,但結婚數卻並未因此增加。

根據結婚人口的下滑趨勢來看,中國新生人口的下滑速度還遠未到達谷底,未來數量再減半也是有可能的。

自2016年以來,短短八年時間出生人口數量已經減半。如果再過八年數量再次減半,那將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局面。

新生人口在2017年達到頂峰後開始下降,這意味着學區房的作用將越來越小。幼兒園在園人數自2021年起開始下降,2023年比2022年減少了535萬,跌幅達11.6%。

根據中國財政教育研究所報告,未來30年內,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小學和中學)整體呈下降趨勢,總體降幅在50%-60%,其中小學適齡兒童規模下降更明顯。

拼房市!京滬突出大招

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中共當局從中央到地方推出系列措施,但收效甚微。周一(11月18日)上海、北京相繼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引發網絡熱議。

11月18日深夜,北京市多個市屬機構聯合發文稱,北京將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自12月1日起施行。

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增值稅。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5%的徵收率全額繳納增值稅。

在個人購買住房契稅方面,北京市適用與全國統一的個人購房契稅優惠政策。

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面積為14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14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

18日上午,上海市住建委、房屋管理局、財政局、稅務局等四部門已聯合印發了類似通知,從12月1日起實施。

北京、上海同天發佈通知,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引發網絡熱議。

友說:「是因為買房人越來越少了,就指望這些小恩小惠吸引人了,怎麼可能?」「現在的房價都在往下降,就是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準。除了剛需,其他人買房子的也不多。」「該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貧富差距太大了,不是人人都有自己的房子。」「1%稅(錢)還是有的,(想購房的人)差的是房款99%。」「買140平以上的人應該不差這點稅費的錢吧?」

中國經濟下滑,新農合「斷繳潮」不斷擴大

新一年度的新農合繳費今年9月開啟,按照每人每年400元(人民幣,下同)的標準繳納,比2023年增加了20元。目前離截止日只剩下一個月左右了。

近日,大V、網易號原創作者「農村人和事」的文章表示,從網上的情況看,包括一些村子裏的實際情況考慮,到現在繳費進度並不太樂觀,不少人都說,今年打算不再交錢了,準備斷繳。

港媒《明報》11月18日報導,在經濟仍處於下行之際,近年新農合斷繳情況已在各地農村浮現,甚至愈演愈烈。農民直指新農合收費貴、報銷難、管理亂。

山東、河北和東北一些村鎮的農民普遍表示,新農合價格漲幅過快,對他們來說負擔逐漸加重。家庭經濟差的,就只給身體狀況不好的繳納,或者直接全家不繳。

有村民說,「醫保愈『套』愈沒,愈沒愈漲」。「交的錢給那些沒病的吃喝玩樂了,傻子才交。」

導致多數農民斷繳的原因還有新農合的報銷範圍。「大病沒用,小病用不完」。有農民說,新農合報銷範圍較窄,真遇到「要命的大病」,很多藥無法報銷,尤其是特效藥。而且新農合的報銷比例相對較低,住院治療的大部分費用仍需自己承擔。而像感冒發燒一類的小病,一年到頭開藥也用不了400元。

近些年,新農合出現了「斷繳潮」。資料顯示,2020年減少了807萬人、2021年再次減少751萬人,2022年的參保人數更是斷崖式下跌,直接減少了2517萬人,也就是這三年之中有超過4000萬人斷繳新農合。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21/213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