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香港身份即將迎來爛尾潮…
原因是2年前香港開放門戶,取消配額限制,大批量搞人才引進,僅2023年一年就通過了12萬人。
其中大部分都是優才。
因為門檻不高,花費不多,申請也方便。
而優才中的大部分人,又是通過「綜合計分制」,也就是打分表遞交的申請,拿到的「臨時身份」。
拿到「臨時身份」很多人就已經沾沾自喜,但實際上,要轉成「永久居民身份」是有條件的,需要在香港居住/工作滿7年,並且在第3年、第6年和最後一年完成續簽,也就是3+3+2。
從申請時間上來看,第一批通過優才拿到身份的人馬上要到期了,但他們的續簽審核恐怕都難以達標,未來臨時身份或將面臨取消…
香港身份折騰了半天,折騰了個寂寞。
這是真的嗎?
01
續簽難嗎?
香港身份會不會竹籃打水,核心在於續簽的難度到底有多大?
優才拿到續簽的幾個途徑:
一是在香港定居,無論是創業、工作、讀書和生活都可以。算一筆經濟賬,租房加生活費一年少說30萬,住得也就是鴿子籠,7年成本至少200來萬起。
出入境對在港居留時間沒要求,但中間離港最好不超過183天。
這個最容易拿到審批,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因為申請優才的多是內地中產,手裏有點兒閒錢但也不可能像財富自由的人一樣,每天躺着數錢。
要麼給老闆打工,要麼就是服務客戶,根本不肯可能拋棄飯碗奔赴香港,三四十歲了玩重啟人生…
二是在香港工作。工作地點哪裏都無所謂,內地也可以,但一定要在香港交稅。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你不創造價值,憑啥白白讓你享福利?
這個成本就比較難估計,7年大幾十萬的成本總歸是有的。
這樣一算,如果2023年引進的十來萬人才大部分都留下,無論哪條途徑,一年能為港府創造價值上百億,還不含各種消費。
所以,前兩年港府敞開人才引進的大門,幾乎無門檻地吸納內地同胞,還一度被看成迫於人口減少壓力慌張的大放水,其實人家算盤打得賊精。
要不然,也不可能優才中介費收你幾萬塊,專才申請百萬起。中間巨大的差價就是前者要多次續簽、包含各種上車後的隱性成本,而後者只是一錘子買賣。
02
似乎,香港身份爛尾是命中注定,但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2022年全年優才申請16396份,這批人雖然面臨續簽,但作為2023年大批量人才引進大量開放之前吃螃蟹的人,必然下了赴港創業、就業、生活的決心。
說白了,續簽的難點就在於決心。
真為小孩的教育破釜沉舟,而不是抱着只想沾光不想付出任何成本的心態——
不住、不消費、不就業,花個三五萬就想拿個離岸身份,想想這可能嗎?
就算你花了幾萬塊給機構節省自己的時間成本,最後一毛錢也落不到政府手裏。
因為優才本身不收任何費用,官網在線提交打分表,還是全中文。那人家折騰半天圖啥呢?圖你傲嬌年紀大嗎?開三千萬投資移民項目不香嗎?
所以,續簽最穩妥就是定居,成為新港人,承擔發展的責任,享受發展的紅利。
如果兩頭跑也不是不行,甚至內地是重心也沒關係,只要證明你在香港有工作。
當然還有個方法。就是很多機構都不怎麼提的,小孩在香港讀書,配偶陪讀,主申請人可以漂在兩地,但每年仍要在香港住一段時間。
如果全家都不在香港,就只能踏踏實實提交續簽材料,在香港公司要麼有實際運營的公司,要麼有租房合同、消費流水和保險,甚至,小孩參加輔導班的都能當證明材料…
說香港身份因續簽難批量爛尾的,多半是危言聳聽,說到底,還是個人意願決定結果。
2023年的12萬人,從這個角度來說,「爛尾」好像是註定的結局。
因為大部分都匆忙入局,只想到以後可以送小孩到香港讀書,中小學質量高,大學不捲還能享受低學費的紅利,就遞交了申請。
他們壓根沒仔細想過未來的教育規劃,只是覺得有便宜不佔白不佔,幾萬塊買個坑位,先蹲為敬。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臨時身份證它有保質期。
有二線城市家長問我,小孩3歲,要不要走香港優才做教育資源儲備?我勸他沒這個必要,3年後還沒挨到小孩上學,就要面臨身份作廢。
不想作廢就得花時間花錢,一年十幾萬到幾十萬的成本,你真想好要掏這個錢嗎?
千萬別想着鋌而走險抄近道,我看過很多地方拿教育資源做誘餌,吸引家長入局買房置業,吃干抹淨、一網打盡…
最後從相關部門到房地產開發商,到代辦機構都賺得盆滿缽滿,受傷的只有孩子和家長。
而且就算23年會部分爛尾,那25年也不會掀起什麼風浪。
因為港府政策改革,把優才從過去2+3+3的續簽模式改成了3+3+2,23年拿身份,最後延期的deadline是2026年,現在還有一年籌劃續簽的緩衝期。
做好準備,相信很多人還是有辦法扛過去的。
想要了解續簽更多信息,加小助手微信mikizhou777。
03
最後還想多說兩句。
這兩年身邊有不少朋友為小孩教育,提前做各種身份規劃。有這個想法好的,製造身份優勢,實現降維打擊,讓教育省錢省力。
但怕的是盲從,還沒琢磨明白小孩未來是不是要高考,就先跟着別人捲起來。置辦各種國際路徑,結局大多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我之前有個朋友,小孩公立二年級的時候,就搞了歐洲某小國身份,說可以走華僑生聯考,400分都能進清華北大。
結果這才幾年啊,華僑生聯考就捲起來了。
北大文科生錄取分數線要660分以上,理科生錄取分數線通常在680分以上;清華大學理科生錄取分數線通常在680分以上,根本不招文科生。
後來又跳到了國際化學校,沒去外籍子女學校是擔心中文落下,身份依舊沒用上…
今年小孩也該上高中了,又計劃送去讀美高,直接升美本。最後花了百萬提前規劃,打了個悶悶的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