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數階段,選舉結果將影響美中關係的走向。
川普曾在總統任內發起與中共的激烈貿易戰,繼任的拜登政府延續了大部分對華關稅,這個格局未來幾年都不會有結構性改變。
卡瑪拉·哈里斯在辯論中提出,美國對華政策「應該是要確保美國贏得21世紀的競爭」,要投資美國本土科技,以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獲勝。其競選網站上則寫道,「不會容忍來自中國或任何損害美國勞工的競爭者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外界預料她若當選將「拜規賀隨」,延續所謂「小院高牆」(small yard and high fence)策略,即對美國戰略性產業採取強力保護措施,針對半導體、電動車、能源等核心技術開徵關稅。
川普則把貿易戰的範圍擴大,聲言重返白宮後會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課徵60%關稅,又稱若中國或任何國家向美國徵收100%或200%關稅,美國政府將「以眼還眼」徵收同樣關稅。
位於北京的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則對BBC中文則說,儘管川普視貿易戰為政治武器,他當選會令中美貿易戰有較大範圍的波動,但基於美國政治結構對總統權力的限制,外界不必高估計其攻擊力。
「只要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繼續存在,川普就絕對不可能為所欲為,他上台之後對中美貿易的影響也是有限的。而中國可以出台較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方案,來擴大內需,沖銷其影響。」
台海局勢
現任總統拜登上台以來,曾四度公開表態願意協防台灣,但其潛在接班人卡瑪拉·哈里斯並未展現出這種堅定態度。
川普則重視交易多於外交,他在台灣問題上同樣立場模糊,沒有承諾出兵保衛台灣,只是籠統地說不會讓戰爭發生。
他10月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回應將如何勸說習近平不要封鎖台灣時,表示如果北京「進入台灣」,就會對中國徵稅150%到200%,他又說不會使用軍事力量應對中國對台灣的封鎖,「因為他(習近平)尊重我,他知道我很瘋狂」。
他選前兩度指責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產業,要求台灣向美國支付「保護費」。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宋文笛研判無論是誰當選,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都不高,因為強勢的國際主義美國總統能更好地遏制中國的侵略,而孤立主義的美國總統會讓北京有更大空間。「既然北京能夠更有效地採用非軍事手段加強對台灣的控制,勞民傷財、風險高的軍事手段自然會退為較次選的政策工具。」
北京的偏好
在美國大選前,北京沒有表達出傾向哪一位候選人。
學者翁履中分析指,卡瑪拉·哈里斯將延續拜登的政策,對中國政府而言更可預測,北京會有餘力發展其他外交政策;川普就很難預測,北京需要準備幾種配套方案,利用上台初期的幾個月儘快試探新政府的貿易、能源戰略等路線,再調整政策。
這次大選前夕,川普再次展現出與獨裁國家領導人惺惺相惜的感情,形容與習近平「有很好的關係」,認為對方是「出色的人」。
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表示,以習近平與川普的交情,「可以肯定的相信,在政治上中國更能接受川普當選」,因為拜登總統在當選後從未到過中國,其國務卿與中國的接觸也不成功,相反川普到過中國訪問,兩國領導人有接觸和直接溝通。
「顯然對於中國來說,一個有過這種溝通經驗的當選總統,兩國將會更容易進行溝通和談判。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川普對中國,會採取更友好或是在美國利益上讓步的政策。」
除了外交因素,另一個北京較偏好川普的原因,是長遠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新加坡學者莊嘉穎分析指,川普作風飄忽,其第一任期的表現很不系統化,政策缺乏主軸,這樣對一些長達十年、十五年的大型投資沒有好處。
「短期內可能差別不大,但對於長期的經濟發展,是會損害美國的競爭力。所以北京覺得如果川普當選,長期來說中國可能會佔到某些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