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中南海恐慌珠海慘案性質變了習下令被指有內情
2024年11月11日,廣東珠海體育中心發生汽車撞人事件,數十人倒地不起。(視頻截圖)
中國珠海汽車撞人事件震動中南海,黨魁習近平對此罕見下令調查。專家分析,這起事件之所以讓中共高層震驚,是因為性質變了,中共煽動的仇外情緒已經轉向「仇內」,背後最深層的影響,是中共害怕政權不保。
11月11日發生的珠海汽車撞人事件,官方稱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傷,並且聲稱嫌犯是由於不滿財產分配而作案。但外界認為當局的說法疑點重重,且有可能刻意隱瞞實際死亡人數。
事件發生後,中共黨媒新華社發佈了習近平的「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加強風險源頭防控,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嚴防發生極端案件」,以及全力保障社會穩定等等。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批示,要「切實做好風險隱患和社會矛盾排查化解,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等等
仇外變仇內中南海恐慌
中國各地發生的駕車撞人事件,近年來屢屢發生,但中共領導人均未表態,唯獨珠海汽車撞人事件,讓習近平下了「指示」,引發輿論關注。
對此,旅居美國的中國經濟學者、獨立時評人蔡慎坤認為,習近平之所以給出「指示」,是因為這起事件死傷慘重,這讓中共高層震驚,也讓他們感覺到恐慌,他必須要出來說話,一方面安撫情緒。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起仇日或仇美的仇外殺人案,而是「仇內」。
蔡慎坤在海外X平台撰文分析,中國國內每當面臨各種各樣的經濟危機或政治危機的時候,他都會把老百姓往仇外的方向引導,「你只要是不歸咎我的政權,你只要不把矛頭對準我,中共是希望把輿論的關注的焦點、把老百姓關注的焦點,都引到仇外上面去,現在珠海這件事情,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習近平當然害怕人民的反抗」
蔡慎坤認為,習近平當然害怕人民的反抗,不管兇手的動機是什麼,珠海案都對社會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更令人憂心的是,這起事件會讓中國人民知道,即使手上沒有刀槍,開車也能「幹大事」。
「如果大家都去效仿這件事情的話,你想想,如果有這麼一輛車開進天安門廣場,這會造成多大的國際影響,或者有一輛車直接衝撞中南海,你想想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
蔡慎坤說,這個事情告訴現在的中國人,「你有冤情或者你碰到不公的時候,不讓你有槍、不讓你有刀具、不讓你拿到什麼做案工具的情況下,就是一輛車,你也可以干出如此驚天動地的事情,所以對中共來說,他不想再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各個地方,因為如果接二連三發生,老百姓受到驚嚇之後,也會反過來對政府不滿」。
蔡慎坤強調,中共必須正視中國弱勢族群的困境,現在中共的問題最主要還是在制度方面,整個政權機器出了問題,不僅是腐敗,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公正、失去了公義、失去了公信,這是比腐敗還要嚴重的問題,當一個社會失去了公正、公義、公信,老百姓還有什麼盼望!
大紀元/珠海車撞人後路障熱銷中共要求保北京惹議
圖為2024年11月12日,在中國廣東省珠海市體育中心內出現一輛警車,一天前,珠海一輛汽車衝撞現場,造成近百人死傷。
廣東珠海日前發生撞人致重大死傷的慘案後,中共當局開始大規模維穩。珠海市擋車石墩子供不應求。在中南海下指令後,全國各地大搞排查,北京市更強調全力保首都安全。官方強調所謂「楓橋經驗」維穩模式,學者吁司法公正的文章遭刪,引發輿論批評。
珠海車撞人中共強調保首都引網民痛批
廣東珠海「11.11」駕車撞人案,官方指致35死、43傷,但民間質疑人數更多。中共黨魁習近平和總理李強均在事發後隔天發話,其中習要求「舉一反三,加強風險源頭防控,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嚴防發生極端案件」等。
各地連日來密集召開會議。13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會就珠海事件開會,強調要全力確保首都安全穩定。據悉,北京已經開始統計外來流動人口租房訊息,以及調查「流動兒童」情況。
(網路圖片)
福建省公安廳14日也開會表態加強人員管理,全面收集各種不穩定苗頭動向和行動性線索,等等。此外,湖南、重慶等地同天也開了類似的會議。
對於此類消息,海外網民在X平台紛紛表達批評和譏諷:
「源頭不就是總書記本人嗎?其他人配嗎。」
「越維穩、越不穩。中共再這樣高壓維穩下去,事件會越來越多,這是必然趨勢。」
「主要是排查,化解不了。」
「我黨:要確保首都高級官員得人身安全!」
「又在做賊喊捉賊的洗腦宣傳了。源頭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這樣的宣傳愚弄導致很多人都醒不過來。」
「折騰基層公務員,公務員折騰老百姓。」
「這就對了!『首都安全穩定』必須得排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前面!」
「這次維穩會議應該是針對海外傳的25日大學生夜襲天安門準備!」
「又要開始寒冬深夜派武警踹門驅逐『低端人口』了。」
「源頭的確在北京。」
「快嚇死了,估計很快會取消進京證,外地車輛一律不讓進。」
「各類排摸,等結果出來以後,是不是要開始對有的民眾禁車了?」
「新時代人性防控2.0開始了,以後就是什麼生活是否如意碼,紅碼不讓出家門,綠碼可以通行。社區會像防間諜一樣防民眾。統計調查層出不窮,習近平每次的表態帶來的都在這種惡臭的措施。」
珠海市擋車石墩子供不應求各地排查「八失」等人員
從11月13日開始,網上流出大量照片和視頻,顯示珠海市各個社區和機構大量採購石墩子。有消息說珠海市的石墩子供不應求,已經賣空了。周邊廣州等地的石材廠紛紛發佈視頻,顯示珠海市成車成車地訂購擋車石球。
(網路圖片)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在X平台評論說,「原始的防範手段固然可以擋住汽車衝撞特定區域,可是中國汽車保有量4億多輛,滿大街都是作案工具,下一步是不是要禁汽車啊!」
網傳一個珠海小區的通知,要求暫停廣場舞等集體活動。
(網路圖片)
網上還傳出,各地甚至開始排查所謂「四無」、「五失」或「八失」,以及「三低三少」人員。「四無」,是指「無配偶無子女、無工作無穩定收入、無法正常溝通交流、無房子車子等資產」。「五失」是指「投資失敗、生活失意、關係失和、心理失衡、精神失常」。「八失」則是在「五失」之外,加上「工作失業、情感失意、年少失管」。「三低三少」是指「經濟收入低、權利地位低、社會聲望低、人際交往少、流動機會少、疏導渠道少」。
(網路圖片)
有網民稱,按照這個標準,排查出來的人恐怕「佔總人口的90%」。「排查出來後怎麼做呢?把他們全送集中營?」「統計完然後抓起來嗎」「篩選出來隔離?」
《明報》報導,有現居廣州的自由職業者白小姐表示,戶籍所在地貴州的社區職員周三致電調查就業情況,她相信只是巧合。
蔡慎坤表示,全國各地都在排查特定人群,但是由於經濟下行,失業率飆升,連廣州9月份的失業率都高達37%(官方統計數字),弱勢群體不斷擴大,這個群體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軟肋,了無牽掛,這恐怕是習近平治下防不勝防的一個群體。
學者發文吁保司法公正遭刪文當局重提楓橋經驗遭質疑
珠海公安日前通報稱62歲的開車撞人嫌疑人樊某的作案動機,是「對其離婚後財產分割結果不滿」,但外界質疑其隱去了嫌疑人案發前曾不服法院判決。
四川大學法學教授韓旭以發表題為「公正的司法是社會減壓閥」的文章,認為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屏障,能安撫人心,讓無力者有力,讓失望者對未來充滿信心,對社會安定有重要作用。一旦這道「屏障」失守,各種暴力極端事件難以避免。但文章在發佈不久,在微信和微博等平台被刪除。
有大陸律師在微博上說:「公正的司法是社會的減壓閥,這篇文章已經看不到了,可惜一篇好文中文的尺度越來越窄。」
(網路截圖)
14日,中共最高檢察院檢察長應勇表示,檢察機關要搞「矛盾糾紛大起底大排查」。
中共公安部13日開會,就珠海事件,強調堅持所謂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嚴密社會面整體防控,以及總結推廣北京「朝陽群眾」做法,做好涉法涉訴等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
北京「朝陽群眾」被外界認為是中共一個民間特務組織。而所謂「楓橋經驗」,是20世紀60年代中共在浙江楓橋區使用的一種群眾「監控、改造、揪鬥」所謂「階級敵人」的做法。大批所謂的「地、富、反、壞」四類人被迫害致死。習近平上台後,自2013年起多次批示要「堅持發展楓橋經驗」。
旅美的中國人權律師吳紹平批評,公安部想以「楓橋經驗」和「朝陽群眾」等方法處理社會問題,是漠視高壓治理手法對民間造成的負面影響。他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司法如果公正可以化解社會上部分的戾氣,但相信中共為了維護獨裁統治,不會給予民眾有司法公正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