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刷新三觀!中共官式說法和外國正相反

—印度落後的真正原因

【印度為何成為失敗國家】對於今年制度經濟學榮獲諾獎,很多人拿印度作為反例,說三哥不是號稱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嗎,咋沒發達呢?

民主並不意味着對市場天然友好,因為多數人往往是仇富的,相反,亞洲四小龍、智利等在市場化轉型時期,政治上大都是威權體制。但英國傳下來的普通法是個牛逼制度,法治才是私人產權和市場體制的基石。曾經同為大英殖民地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乃至新加坡、香港,都紛紛躋身於發達經濟體,唯獨印度三哥,不走尋常路,特立獨行,單單落後。(其中南非也是個另類,唯一一個從發達國家降級的例子,黑人掌權後大搞社會改造,其實就是搶錢,然後經濟就崩了,治安惡化,愛滋病流行……)

這是不是證明制度決定論有局限?

我認為說這話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咱三哥。印度恰恰是榨取型制度和失敗國家的典型代表,與它的同儕形成鮮明的對比。

三哥之落後,存在地理、人口、宗教、文化等諸多制約因素,但最主要的還是制度和道路的選擇失誤,國父尼赫魯及其家族,坑了印度幾十年。

制度即國命,道路即國運。

領導印度獨立的尼赫魯,是個狂熱的左派和工業黨,奉行親蘇政策,印度憲法至今明確規定其國體為Socialism國家。1947年,印度建國後引入的是蘇聯計劃經濟模式,有着龐大的國企體系和無處不在的行政管制。那時候印度老百姓想做點生意,有的得經過80多個部門的審批,直到2015年莫迪政府才取消計劃委員會。

當時印度人引以為傲的是,身兼東西方兩大陣營的精華。英式議會制民主+蘇式計劃經濟,合二為一,又是文明古國,必成大器。印度政治精英一直是有大國野心的,認為美蘇不足論,自己才是未來的Super Power。沒想到弄巧成拙,這套「印度模式」把國家牢牢鎖死在貧困的泥潭裏,造成了經濟的低效浪費和官員的普遍腐敗。

印度的改革開放,整整比中國晚了十多年,1991年辛格任財政部長時才開始推行市場化,簡政放權,借鑑的正是8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但由於孱弱的中央政府、複雜的利益集團,印度改革一直走走停停。

直到有「印度鄧公」之稱的莫迪老仙登台,雄心勃勃,鐵腕如鋼,強勢地把印度拉進市場化、全球化的軌道,巨大的人口潛力逐漸發揮出來,現在印度成為了全球資本(包括中國)的香餑餑。

印度這頭大笨象,啟動很慢,但一旦步入正軌,就會後勁十足,綿綿不絕,生生不息。

因為印度的人口結構均衡,非常年輕。相比之下,中國已經是一個中年為主的社會,平均年齡比美國都高。而且人口結構更令人擔憂,隨着60後那批嬰兒潮到站,生育高峰的人群目前正步入退休期,中國社會的退休老人爆炸式增長,而年輕人的比例越來越少,形成倒金字塔結構,非常危險。年輕就是生產力,10年、20年、30年之後再看,每次都會刷新三觀。

目前印度已經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GDP超越英法,僅次於美中日德,不出意外2030年左右就可以躋身前三,形成美中印三足鼎立的格局。根據增速和潛力,很多經濟學家預測到本世紀末,印度大概率將會超越中美,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如果印度能堅持改革開放一百年不動搖,超級大國還真不是夢!

印度人並不笨,美國的STEM留學生佔比最高的來源就是印度裔和華裔,疫情後印度留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中國留學生。再看看美國的印度裔移民,家庭平均收入比華裔高,世界500強的高管CEO越來越多印度面孔。印度裔移民還勇於融入主流社會,廣泛參與公共政治生活,現在競選美國總統的哈里斯就有印裔血統,印度裔已經快變成美國社會的婆羅門了。

印度落後的真正原因

作者:秦暉(著名歷史學家)

儘管長時段中印度的落後有文化方面的因素,但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印度落後於中國的差距拉大了。可見就制度方面而論,印度經濟中的積弊也的確甚多,這也是包括多數印度學者在內的學界公論。

當然,對於積弊何在,國外的主流看法卻可能與國內的官式說法相反。獨立後的印度長期實行所謂「尼赫魯式社會主義」,前蘇聯一直把她定義為「已經走上非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國家」。加之該國實行聯邦制,各邦各自選出的政府有左有右,擁有相當大的自治功能,選擇的發展模式也差異很大。像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等地長期是共產黨人執政,就更難說是「資本主義」了。

一般地講,印度的「社會主義」也屬於民主社會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但是與瑞典式的「福利國家」不同,後者以二次分配為特色,主要以高稅收高福利從私人經濟中抽取資源,以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國家直接經營企業不是它的基本特徵。而印度的「尼赫魯社會主義」政治上學英國搞議會民主,經濟上卻不是學瑞典,而是主要學蘇聯大辦國營企業。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毛有話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028/212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