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需要寬鬆的不僅僅是中國貨幣政策

「我欲清倉歸去,又恐繼續反彈,踏空不勝寒,與其儲蓄負利,不如廝混其間……月有陰晴圓缺,股有橫盤漲跌,此事神難全,但願解套後,繼續能賺錢!」

自寬鬆貨幣新政於上周二(9月24日)出台後,中國股市就一路瘋漲,段子層出不窮,上面引述的是網民改編自蘇軾《水調歌頭》的二次創作。高手在民間,只要不受約束,中國民眾絕對能迸發出驚人創作力。

股市漲幅和交易額雙雙創紀錄,新開戶人數據報也跟着暴增,以「85後」、「90後」為主力。不少股民相信在這輪牛市中賺得盆滿缽滿。記者的朋友轉述,他的朋友三天內大賺幾十萬人民幣,還抵押房子融資繼續冒險之旅,不願離場。

賺到快錢就更有消費動力,此時正逢中國十一長假,股市進入狂歡季能否帶動消費,實現疫後遲遲不見的「報復性消費」現象,官方節後公佈的數據自有答案。

中國三大金融監管部門在國慶來臨之前,出其不意推出超出市場預期的寬鬆政策,確實帶動資本市場信心反彈。大陸股市因長假而休市,港股星期三(10月2日)繼續衝刺,恒生指數收漲6.2%,中資券商股和內房股全線爆發,中信證券漲超39%,融信中國漲超397%。

不過,寬鬆貨幣政策獨臂難支,將無法持續拉動實體經濟強力回升,市場期待中國政府接下來公佈寬鬆財政政策,通過擴大官方支出,更直接刺激企業投資與居民消費。

外界之所以對財政政策充滿期待,因9月26日召開的中共政治局會議釋放了明確的政治信號,強調「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同時表明要「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政府在頂層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是為了運用政策工具調節宏觀經濟運行,以達到政策目標。企業、消費者與地方官員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微觀主體;當這些微觀主體都躺平不動時,經濟悲觀預期就會自我實現。中國經濟當下正面臨這樣的困境。

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其實是中國經濟重要的活力源泉。

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網站8月30日發佈的文章,民營經濟貢獻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民企數量佔全部經營主體90%以上;吸納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貢獻70%以上技術創新成果;對全國稅收收入的貢獻在50%以上。《財富》世界500強上榜企業中,中國大陸民企數量已由2012年的五家增至2023年的30家。

對中國經濟、就業和稅收貢獻極大的民間投資,卻在2023年5月至年末,連續八個月同比負增。財新網今年7月發表的文章指出,2024年以來,民間投資雖然結束同比負增,但前五個月增速僅為0.1%,低於國有及國有控股7.1%的投資增速。

中國民營經濟近年來信心低落,不僅疫情期間受沉重打擊,2018年輿論場還一度掀起「民營經濟離場論」的波瀾,甚至有人提出「新公私合營論」,搞得民營企業家心難安。

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周天勇對中國民營企業受不公對待的處境多有着墨。據部分西方媒體報道,周天勇在9月25日於公眾號文章中呼籲,緊急禁止和停止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用地方各級紀檢以置留民營企業家並交錢放人、獲取地方財政收入的做法,「防止其蔓延形成一場國民經濟災難」。這篇文章已在大陸網站和社媒被屏蔽。

周天勇9月30日再發文指出政策刺激的前提,是要給民企和外資明確的方向及安全感。

他強調,方向和安全感方面的問題不明朗、不確定和不安心,民營和外資企業對再多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吸引外資的政策都會半信半疑,觀望躺平。他們會在在財產安全的國家和地區,尋找投資機會和財產的安放之處。

換句話說,部分經濟問題的源頭是政治。除了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個能讓民企安心運營的寬鬆氛圍同樣重要。私有權獲充分保障,民營企業家不必在受壓制的氛圍中提心弔膽,投資信心自然回升。

這也涉及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決定哪個領域該收緊管理以糾正市場偏差,哪個領域該松點手以釋放市場活力,將決定經濟整體表現的好壞,最終考驗的是執政者調整和改進決策的能力與速度。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上周五(9月27日)與雅戈爾、美團、中天科技、東軟集團、寶豐能源等民營企業負責人座談交流時,向民企釋放積極信號。他說,「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並稱要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中國猝不及防拋出寬鬆貨幣政策和系列重磅政策,讓很多人想起防疫清零政策突然退場的大轉換。不論政策調整速度是快是慢,遲到總比沒到好。後續,市場和民企除了關注寬鬆財政政策何時推出,也將留意真正有利於提振民企信心的政策是否出台。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聯合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003/211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