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適齡人口到2029年仍有緩慢上升的趨勢,但到了2030年也開始迅速下降。
由於中高考的存在,高中和大學存在錄取門檻,其招生情況會更加複雜一些。
高中方面,在考慮了不同職普比和毛入學率後,有兩個學者給出「生源拐點」在2032年和2033年的答案。
至於大學,有學者認為,高等教育將在2038年左右迎來「生源拐點」,因為高等教育會經歷「生源數量減少—錄取分數降低—生源質量下降—教學質量下滑—招生嚴重不足—生存倒閉危機」的過程,有一定的滯後性。
不論是哪一項預測都說明,學校關停潮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無論哪個學段都無法倖免。
3
當然,學校不是大門一關就完事了,這其中涉及到編制教師的安置、原有學校資產的再利用、教育的深層變革等等。
在這場連鎖反應中,最受傷的是教師。有學者據出生人口模型預測: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
教師過剩,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鐵飯碗」碎掉了,這已經發生。
今年年初,北京豐臺區一份文件提出:將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如果教師聘期內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聘期結束後學校可不再續聘,或降級、調崗聘用。
此前貴陽貴安、浙江寧波、山東平陰等地方,也已出台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相關文件。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明確宣佈了教師退出機制的已經超過10個省市。
教師退出機制的引入,讓老師們端鐵飯碗的手都要抖三抖。
未來形勢或許更嚴峻。各地對於新引入教師變得審慎了,比如今年引起關注的廈門市翔安區教師招聘直接就不給編制了,採用合同制管理,聘用和退出機制更加靈活化,但也意味着「鐵飯碗」屬性消失了。
學校關停潮,也不全是壞事,對於在2024年後讀小學,2030年後上初中、2033年後上高中、2038年後上大學的孩子們來說,學位寬鬆了,上學變得容易了,也不用那麼卷了。
從「東亞體驗服」日本和韓國的經驗來看,寬鬆教育和小班化教學離我們不遠了,大家可以從單純關注分數和排名轉向關注知識本身。老師服務的學生數量也將減少,《江蘇教育現代化2035》就提出,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到2035年,中小學生師比由15.5下降至13(其中小學生師比由18下降為15)。
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講的教師過剩,是根據現行的生師比給出的模型,如果將來降低生師比,也不會有這麼誇張的教師過剩。
像韓國和台灣那種「0分也可以上大學」的場景,大概率會在中國大陸上演。
在台灣高校林立,學生稀疏的大背景下,大學錄取分數已經低到不可思議:
2006年,台灣考生每科只需考到15分就可以上大學;2007年這個紀錄被打破,4科加起來只需18分;2008年更誇張,總分7分就能當大學生了。
當時台灣年輕人默認的共識就是,「二十年前慶升學,辦桌請客放煙火。二十年後上大學,繳費把妹等張紙。」
搶生源的奇招百出,台灣部分高校甚至搞出了住宿免費、iPad免抽直接送、筆記本計算機免費送等「三選一」大酬賓活動。
最後是學校的轉型和出路,可以參考韓國的做法。
眾所周知,韓國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學校關停潮來得早,現在已經蔓延到大學。
那學校和老師們怎麼辦?韓國表示:沒有學生,我們就創造學生。
2023年3月,在韓國蔚山小學的入學儀式上,沒有一個小學生,有的是140位55歲以上的高齡新生。除了歷史等通識教育課程外,他們還可以參加社團活動、野餐、運動日和修學旅行等校園活動。
說白了,不就是老年大學嘛。
幼兒園招生不夠,中老年來湊。中國也已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廣州花都一幼兒園率先轉型老年大學了,開設了茶藝、棋牌、養生、美容穿搭、書畫、插花等課程。
更絕的是,他們目標群體是在園幼兒的祖輩,送完了孫子孫女去幼兒園,爺爺奶奶們直接上樓上課,送娃、學習兩不誤。
在山東也有一對開了11所幼兒園的夫妻,在2023年關停3所幼兒園,轉型做養老服務,開啟「托幼+托老新模式」。他們設想,如果再有幼兒園關停,老師也可以選擇到托老中心工作。
以後,幼兒園老師們,教的不再是3歲娃娃的捏泥巴、畫畫,而是60歲老頑童剪短視頻、形體、舞蹈。
不管是哪方面的探索,都值得肯定。
畢竟,普通人無法改變時代潮水的方向,但可以選擇自己衝浪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