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梁漱溟:這種話我說不出口

作者:
主席、總理和我們在一起,郭老(沫若)代表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向毛主席贈旗,旗中間寫的一行字是:「我們永遠跟着您走。」我也是無黨派人士,看了心裏直搖頭,這話在我口中是說不出來的。

1953年,中國大陸,一南一北,出了兩個膽大包天之人。60歲的梁漱溟在大會上公開頂撞毛澤東;63歲的陳寅恪則對出任中古所所長提出條件,不宗奉馬列主義,不學習政治,並要毛澤東、劉少奇給他出具「手令」。

今天,我們只說梁漱溟。這位性格倔強的老人,到了1965年已經72歲,還是脾性不改。我們來看看他7月10日,在全國政協直屬組會上的發言,是怎樣談自己的學習心得的。梁漱溟發言的原文第一段是:

組長上次要我談談這一階段的學習小結,我就談談自己的體會。話很長,不知從何說起,今天只說一點,從曹老(原《大公報》老報人曹谷冰)的話開頭。

曹老上次說,1949年在上海已有「聽和跟」的話(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而且當時他就接受了。我比不上曹老,笨得很,至1950年還不能承認這個話。記得是1950年勞動節(或國慶節),那時我在天安門城樓,不像現在在觀禮台。主席、總理和我們在一起,郭老(沫若)代表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向毛主席贈旗,旗中間寫的一行字是:「我們永遠跟着您走。」我也是無黨派人士,看了心裏直搖頭,這話在我口中是說不出來的。

這一年,郭沫若58歲,梁漱溟57歲。都是五十而知天命的人了,什麼是假話,什麼是真話,應該是知道的,但一個明知假話還能說得臉不紅,筋不脹,一個卻深感羞恥而說不出口,這就是區別了。

況且,我們深入來想,這才1950年啊,建國還不到一年,幹嘛就非得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唯恐落人於後地搶着表達忠心?你不這樣匆忙,或者遲過三年五載再來阿諛逢迎,難道不可以嗎?梁漱溟能做到的事情,你為什麼就做不到呢?梁漱溟覺得說不出口的話,你怎麼就帶頭喊出來了呢?你沒覺得這樣做在旁人看來,是非常令人不齒的做派嗎?

其實你私下說說,就兩個人面對面的說說,沒人知道也就罷了。結果你大張旗鼓,還要弄到天安門城樓上來表演,當着那麼多領導人的面,把那句很肉的話繡在旗幟上,迎風招展地獻出去,你就不怕別人鄙視你嗎?你寫過一篇自傳體《少年時代》,書中的你曾經是那麼的鐵骨錚錚,怎麼一下子就變得沒了脊梁骨呢?

就居然用了獻旗這樣的方式,讓站在旁邊的梁漱溟深感害臊。

同普通人比較起來,梁漱溟畢竟是很有修養的,他只輕描淡寫地談了自己的看法,像「永遠跟着您走」這樣的話,我是說不出口的。所以他在發言中又說:

同年6月,為通過土改法開會,開了一個星期,我偶爾在小組會上講幾句,大會上一直沒有發言。有幾位朋友關心我,如邵力子、王紹鏊、雷潔瓊諸人,說我不應該不發言。我對此不以為然,因為大家說的話都是向領導頌揚一番,我覺得總說這樣的話沒有意思。自己不說這種話,朋友們關心我,指出不對,仍不以為然,可見自己的固執。當時領導上還沒有找我談話。也是1950年,又開個什麼會,頭兩天我沒有說話,總理通過徐冰要我發言,我才作了簡單發言。這說明自己是拒絕輕易跟着別人走的人,平時不附和,不苟同,不隨大流。我就是這個性格,這個脾氣。

梁漱溟這種人,性格與陳寅恪是相通的。自己認定的事情,絕不輕易改變。無論多大壓力,維護自身尊嚴是最要緊的。1953年9月,梁漱溟與毛澤東頂撞鬧翻之前,重大節日慶祝活動,都會受邀站在天安門城樓,而後便降格為觀禮台。此待遇一直延續到1988年梁漱溟病逝。這就是他絕不卑躬屈膝付出的代價。相反,郭沫若哪怕淪為做花瓶,也甘願自毀脊樑,來換取恩賜的官職。

人之為人,就人格而言,孰高孰低,孰優孰劣,豈非一目了然?

2020-01-02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915/210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