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晉西北首富抗戰捐全部家產 結局令人心驚

—土改中的開明士紳

作者:
牛蔭冠牽着牛友蘭的鼻子開步走的時候,會場像啞了一樣,異常寂靜。父子倆沒走多遠,群眾中就有人打抱不平,衝到牛友蘭身邊,把捆綁他的繩子解開。一片混亂中,批斗大會不得不宣告結束。眾人把老人扶回家中休息。一輩子受人尊重、被鄉鄰們視為楷模的牛友蘭,何嘗遭受過這樣的奇恥大辱?牛友蘭回家之後就開始絕食,好多人都勸老人進食,但誰勸也不起作用。老人在絕食三天之後憤然棄世而去。那一天,恰好是農曆八月十五,牛蔭冠沒有回家,他從此也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1947年,晉綏老區率先實行土地改革。開始還比較溫和,後來在康生等人的批評指導下,晉綏土改急遽「左」傾。當時的口號是:貧僱農打江山坐江山,貧僱農要怎麼辦就怎麼辦。一時間,亂打亂殺地主富農的風氣四處蔓延,許多慘絕人寰的悲劇就在這塊土地上發生了。

1

山西地處中原,文化積澱深厚。山西興縣蔡家崖,村子前面有蔚汾河流過,南依高崖,土地貧瘠,牛家的院落便坐落在這裏。牛氏家族世代都是書香門第,也是山西省赫赫有名的旺族,1885年,一名男嬰在牛家呱呱墜地,取名照芝,號友蘭。

誰也沒有想到,這位牛友蘭後來竟然成為晉綏邊區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進了《毛選》。更令人唏噓感慨的是,他竟然慘死於他為之奮鬥的事業勝利之時,死於他引以為傲的兒子手下。

牛友蘭自幼聰慧,以讀書為己任。20歲便走出呂梁山區,求學於京師大學堂。1909年,牛友蘭24歲,一場大病使他不得不輟學離開京城,回到家鄉。

受家族風氣影響,牛友蘭視讀書人積極入世才是正道。回鄉後,面對貧窮落後人才匱乏的家鄉,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興辦新式教育。

為此,牛友蘭四處遊歷,參觀訪問各地新學,學習積累了許多辦學經驗。1925年,牛友蘭和朋友劉少白幾經周折,辦起了興縣中學,這是晉西北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初級中學。在當時無疑是石破天驚的壯舉,在黃河兩岸引起不小震動。嵐縣、保德、岢嵐、方山、臨縣、神木、府谷、佳縣等地學生,紛紛前來就讀。興縣中學先後招收了8個班,培養了近300名學生。至今,當地百姓對牛友蘭和劉少白兩位先生開辦新學堂,還感恩戴德,念念不忘。

2

牛友蘭家自父輩即開始發達,成為興縣首富。辛亥革命後,因興縣遠離政治中心,牛家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到了抗戰前夕,牛家已經擁有五座宅院、一所花園和兩千多垧土地。此外,牛家還在縣城裏開了「復慶永」、「福興永」等商號。

抗戰軍興,牛友蘭毀家紓難,支援抗戰,可謂竭盡全力。1937年,八路軍開赴興縣開闢抗日根據地,後勤供給十分困難。牛友蘭毫不猶豫,個人出資,提供了一個團的冬裝,又主動將自家的院落讓出來,給八路軍做了司令部。

牛友蘭原在興縣城關開設有一家復慶永商號,亂世之中,只好關門停業。合伙人準備把大批商品搬遷到陝北,另設門市。牛友蘭不同意,他說:「國難當頭,我們應該拿出物資,支援抗戰」。在牛友蘭的說服動員下,最後,大家同意拿出一部分物資支援抗戰。

這年秋天,賀龍、關向應率領八路軍120師挺進晉西北,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眼看就要入冬了,戰士們還穿着草鞋、單衣同日寇作戰。牛友蘭心裏焦急,把復慶永的股東召集起來,與大家商量,把店鋪庫存的布匹、棉花以及毛巾、襪子、肥皂都拿出來,給戰士們換上棉衣,配備了日常用品。

牛友蘭的好友劉少白,原來是中共地下黨員。這一年,劉少白奉命從太原返回興縣,籌辦興縣農民銀行。為籌集資金,劉少白來到牛友蘭家,簡短寒暄之後,說明了來意。牛友蘭二話不說,當即拿出2.3萬銀元,作為銀行的運作基金(整個銀行基金為3萬元)。

晉西北地區交通閉塞,物資奇缺,加上敵人的經濟封鎖,抗戰中期,軍民生產生活非常困難。為了解決邊區人民物資匱乏的問題,牛友蘭又出資一萬銀元,以復慶永商店為根基,創辦了興縣民眾產銷合作社。合作社分為生產部和營業部,生產部組織群眾紡花織布,營業部經銷土布、棉花、食鹽、煤油等生活用品。

生產部發展勢頭很好,先是改名蔚汾紡織廠,繼而生產規模擴大為晉西北最大的紡織廠,又更名為晉西北紡織廠。紡織廠生產的毛巾、襪子、裹腿等物資直接提供給抗日部隊。從建廠開始,牛友蘭就擔任紡織廠的廠長和經理,但他從未享受過特殊待遇。1941年,行署以牛友蘭年事已高為由,派人接替他所擔任的紡織廠廠長職務,調任晉西北貿易總局顧問。工廠產權、產品、利潤收歸政府所有。牛友蘭離開工廠時,沒有帶走公司任何財物,連建廠時投入的一萬銀元也分文未取。

抗戰期間,牛友蘭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先後捐資35000塊銀洋,捐糧兩萬多公斤,還有大量棉花、布匹、肥皂、毛巾等生活用品。在當地人的記憶里,牛友蘭是從傳統儒學教育里薰陶出來君子,他平易近人,克勤克儉,言談舉止一副儒雅作派,沒有任何惡習。

1942年5月,牛友蘭帶領15人的晉西北士紳參觀團赴延安學習,受到延安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延安《解放日報》對牛友蘭作了專題報道,讚揚他興學育人,舉辦實業,支援抗戰,送子參軍,在延安引起很大轟動。毛澤東朱德親自接見了牛友蘭一行。毛澤東握住牛友蘭的手,問:「你把孩子們都送到延安來了?」

牛友蘭說:「前後送來了11個。」

毛澤東說:「歡迎你們全家參加革命!」會見結束,毛澤東、朱德總司令舉行晚宴招待了牛友蘭一行。

參觀團回到晉西北以後,牛友蘭在《抗戰日報》上發表觀感說:「最使人感動的是延安的新政治、新經濟、新文化,這是共產黨領導人民能夠取得勝利的保證。我們一定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發揚光大,讓它在晉西北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年10月,牛友蘭當選為晉西北臨時參議會參議員。後來,牛友蘭進了《毛選》,成了和李鼎銘、劉少白齊名的開明紳士。

3

1912年農曆八月初七,牛家雙喜臨門。27歲的牛友蘭喜得貴子,同時傳來二伯父三伯父在外相繼為官的消息,祖父牛錫瑗聞訊喜極,即送了長孫一個「官」字。牛友蘭嫌這個名字太直白,不久就將兒子更名為「蔭冠」。牛蔭冠同輩兄弟姊妹二十多個,在太原、北京等地讀大學的就有十五六人,這在交通閉塞、文化落後的晉西北地區,顯得鶴立雞群。

牛蔭冠和父親一樣,青年時代到北京求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是當年清華大學錄取的四名山西籍學生中的一個,可謂鳳毛麟角。後來因參加地下黨,成為清華左派學生社團的領袖人物,無法應付繁重的學習任務,於是改學了經濟。「一二、九」運動後,牛蔭冠24歲,還有半年才畢業,當時,地下黨領導人安子文要他回山西協助薄一波工作,他毅然放棄學業,沒有拿到畢業證就離開了清華。

1936年,薄一波推薦牛蔭冠擔任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總負責人,負責犧盟會的日常工作。1939年底,牛蔭冠被列入閻錫山的暗殺名單,他帶領總會機關幹部躲過暗殺,渡過黃河,繞道陝北,回到興縣晉綏根據地。1940年2月,他被委以重任,擔任行署副主任,兼行署黨組書記。到了1942年,又被推舉為晉綏邊區臨時參議會副議長。

牛友蘭把國家富強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身上,鼓勵和支持兒女們參加革命。他先後將兒子侄子十餘人送到延安,長子牛蔭冠一直是他的驕傲。

4

1947年9月18日,蔡家崖村召開農民大會,當時的晉綏分局書記、軍區政委李井泉到會講話。他說:要徹底平分土地,就先要鬥倒地主階級。大家提出要鬥爭牛友蘭,我也贊成,牛家過去剝削壓迫過這裏的農民,並且還剝削過全興縣的老百姓,因此希望推代表到各地去,邀集各地農民派代表來參加。要把地主徹底鬥垮,大家不要顧慮,共產黨一定給你們撐腰。很多地主和公家人有關係,地主利用公家人、退伍軍人給他撐腰,最近李家灣鬥一個地主,他女婿是司令部副官處一個會計,要副官處寫信給農民取回寄放他岳父家的東西,我們認為這做得不對,東西不能交回。以後不管是任何公家人,或是退伍軍人,誰要包庇地主,你們都可以鬥爭他。

李井泉的講話有很強的針對性,就是要把牛友蘭拿出來鬥爭。當時,牛蔭冠作為邊區臨時參議會副議長、邊區貿易局局長,就坐在台上。李井泉是晉綏邊區的黨政最高領導,他這是借人說事,敲山震虎。這番講話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李井泉話音剛落,《晉綏日報》即以《群眾要求儘速開會,鬥爭大地主牛友蘭》為標題撰文,報道了當日情景。

文中說,到會群眾一致認為:要平分土地,首先得徹底鬥倒地主。比如該村大地主牛友蘭還沒鬥倒,群眾要求最近就開鬥牛大會。牛蔭冠同志為了擁護群眾這一要求,起來向群眾檢討自己,說過去的立場站錯了。

5

八天後,9月26日,蔡家崖召開了「鬥牛」大會,對牛友蘭進行了殘酷批鬥。鬥爭牛友蘭之前,李井泉找牛蔭冠談話:「蔡家崖的群眾要求召開鬥牛大會,你要和牛友蘭劃清界限,積極參加土地改革運動……」批鬥會開始,牛友蘭和一群地主、富農被拉到會場前面,跪在地上,他們跪的地方都鋪着一層稜角尖銳的碳渣。

有人見牛蔭冠坐在主席台上,要將他推倒站着的地主富農那邊。農會主席說:這是咱自家的人,怎麼放到那一邊?讓他和農民坐在一邊。聞聽此言,牛蔭冠「感到極大的溫暖和黨的親切,感動得落淚不止」。他壓抑着心中的難言之情,眼看着自己的老父親跪在台下碳渣上,接受群眾的批鬥。

早就安排好的村民,一個一個跳上主席台,慷慨激昂地列數牛友蘭的罪狀。鬥爭會開到高潮,要押着地主富農遊街示眾,有人將62歲的牛友蘭按倒在地,把一根鐵絲穿進牛友蘭的鼻孔,高聲呼喊:牛蔭冠,過來,牽着老牛遊街!

幾十年以後,在場的人還記得當年的情景:牛蔭冠神色凝重,木然地接過別人塞在他手中的鐵絲。鐵絲的那頭,是鼓勵他走進革命陣營的老父親,老父親被五花大綁,佝僂着身軀,背負着天大的冤屈。牛友蘭看着牛蔭冠接過鐵絲,非常吃驚,也很生氣,悲愴與絕望湧上心頭,千頭萬緒,無語凝噎,不由得擺了擺頭。鼻翼下面的骨頭又薄又脆,他這一擺頭,鼻翼下面的脆骨就被鐵絲拉斷了,頓時鮮血直流,淌了一地。

牛蔭冠牽着父親牛友蘭的鼻子開步走的時候,會場像啞了一樣,異常寂靜。父子倆沒走多遠,群眾中就有人打抱不平,衝到牛友蘭身邊,把捆綁他的繩子解開。一片混亂中,批斗大會不得不宣告結束。眾人把老人扶回家中休息。一輩子受人尊重、被鄉鄰們視為楷模的牛友蘭,何嘗遭受過這樣的奇恥大辱?牛友蘭回家之後就開始絕食,好多人都勸老人進食,但誰勸也不起作用。老人在絕食三天之後憤然棄世而去。那一天,恰好是農曆八月十五,牛蔭冠沒有回家,他從此也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913/210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