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分析,中共當局對行業的干預常常以極端手段展開,導致行業迅速崩潰。這種現象在互聯網、教培等領域尤為明顯,表面上看,中共的政策調整似乎是為了修復經濟,但實際上反映出其治理模式的危機和對經濟的破壞力。
中共的政策往往不依據市場規律,而是出於政治控制的需求,這種干預手段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實現政治目標,但嚴重破壞了市場的自由競爭和創新能力。經濟蕭條背景下,中共不得不調整政策,但這並不意味着其認識到錯誤,而是為了應對迫在眉睫的經濟和社會危機。
這種現象不僅沒有令人歡欣鼓舞的理由,反而讓人不寒而慄,因為中共隨時可能對任何行業進行干預,摧毀其發展前景。這種治理模式依賴於不斷的政策調整,缺乏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使得中國經濟始終處於不確定的動盪之中。
回來了,全都回來了。
8月份密集傳來重大信號,國家定調:互聯網、教培、遊戲三大產業,風向徹底變了。
這極不尋常的一個月,很可能改變下半年中國經濟的走勢。
趕在8月最後一個工作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公告,宣佈:阿里巴巴完成三年整改。
公告旗幟鮮明地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指導阿里巴巴集團持續規範經營:
進一步提升合規質效,加快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堅實保障
什麼意思?你仔細品。這措辭,絕對是標誌性的變化。
三年前,阿里被監管重處182.28億罰款,遭到「反壟斷」的鐵拳,一時平台經濟風聲鶴唳,如今國家出手定調,終於徹底翻篇。
消息一出,阿里股價應聲上漲。
為什麼對阿里作出的處罰是在4月份,三年合規報告完成的公告,卻留到8月發佈?
為什麼遊戲產業再也不是「過街老鼠」,《黑神話:悟空》一躍成為全民寵溺的文化巨作?
為什麼互聯網電商、教培行業一夜回春,重新出現在官方話語體系之中,登堂入室?
時代正在翻篇。巨大的變化接連發生,勢必影響千萬人的就業和命運。
1
想起3年前,那個雄心勃勃的阿里巴巴,很多人都會有點懷念,它真的太像「大聖」悟空了——從電商江湖,到金融業、物流業乃至文娛旅遊業,金箍棒所指之處,風雲變色。
猶記得2014年,阿里巴巴強勢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第一個交易日股價飆升,一舉超過美國兩大電商巨頭「亞馬遜+eBay」的總和。
有華爾街基金經理感嘆,「在紐約搞投資十多年,IPO陣仗見多了,但還是被阿里巴巴震撼了」。
那時談到亞馬遜,馬雲的語氣簡直凡爾賽:「阿里巴巴是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建設者,我們的工作是鼓勵更多公司成為亞馬遜」。
在「三年整改」之前,意氣風發的阿里,市值最高曾達到8千億美元,穩居全球前十:
如今三年過去——微軟市值翻倍、蘋果市值翻倍、谷歌市值翻倍、臉書翻倍,暴漲的英偉達不用說了,連昔日主要競爭對手亞馬遜,市值也一度突破2萬億美元。
相比之下,阿里的市值卻被腰斬了,目前僅為亞馬遜的1/9不到,令人扼腕。
阿里,不能再耽擱了!
你仔細看,這一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公告,也顯示出對阿里的明確支持,字裏行間都是鼓勵之意。尤其是對三年整改的成果,給出了充分肯定:
合規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網絡零售市場環境得到改善
公平競爭秩序有效恢復
市場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平台間競爭活力明顯提高
平台經濟發展質量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對此,阿里巴巴也回應道:
這是一個新的發展起點。未來,我們將繼續立足創新,堅持合規經營,加大科技投入,推動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大聖」歸來,令人期待。
那麼,國家為什麼會在8月份,對阿里巴巴整改事件畫上句號,讓平台經濟吃下「定心丸」?有兩個信號值得注意。
一是,在7月舉行的全年最重要的「以研究經濟工作」為主的政治局會議上,一個過去不曾出現過的關鍵詞——「反內卷」,被寫入會議的通稿:
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從三年前的「反壟斷」主基調,到今天的「反內卷」,時代風向已經完全不同。競爭不足,需要反壟斷,競爭過度激烈的時候,「反內卷」成了主要矛盾。
對電商行業來說,如何「反內卷」?該瑟瑟發抖的,已經不是阿里了。
二是,三年前我們強調的是「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今天呢?國家更重視鼓勵「壯大耐心資本」。
7月的三中全會「決定」就明確提出,要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其實,平台經濟天然就是耐心資本,一般不以「快進快出」為目標。
阿里翻篇,對整個互聯網行業、平台經濟而言,都是重大利好,也將影響接下來的經濟走向。
2
事實上,不僅互聯網行業,過去幾年被非議最多的遊戲行業、教培行業,也都在最近得以「正名」。
國家急了,出手提振消費,全力拼經濟。
前不久,國務院發佈了「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教培、電商、遊戲,都在其中。
這可是下半年經濟部署工作的第一份高層文件,也是首個專門針對服務消費的文件。教培行業,正是在這一重磅文件中,重新回歸官方的主流敘述。
要知道,這可是2021年「雙減」後,首次在國家文件里提到「推動教育和培訓消費」。
具體表述為:
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開放優質教育資源,滿足社會大眾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
推動社會培訓機構面向公眾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指導學校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具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提供非學科類優質公益課後服務。
風向顯然變了。有人說,不對啊?這裏面並沒有提到K9的教培行業鬆綁,是不是理解錯了?
其實不然。要知道,儘管文件主要指向的是非學科類培訓、職業教育等,但依然具有很強的風向標意義。
有一位專家就公開說,該文件中的教培,與「雙減意見」中提到的教培,內涵上是存在差異的。從政策角度來說,不算是給K9教培鬆綁,但在實施中,彼此會相互影響。
這個觀點是比較客觀的。
要知道,就算是這兩年,教培行業也沒有完全「熄火」,而是以特殊、變形的方式悄悄生長。網上流傳一張有趣的圖片:
這圖乍一看像火星文,不知所云。仔細一看,原來是某「教培圈」的帖子,內容都跟補課有關,滿篇的「黑話」:
出二(初二),出衷(初中),上闊(上課),屋裏(物理),鷹魚(英語),12張(1200元)……
教培龍頭企業的業績,也在回暖。2024財年,新東方的營收高達43.13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3.9%,已經超過了「雙減」政策落地前。
接下來,快速復甦的教培行業,將貼合政策規定進行培訓分類,加快轉型回暖的趨勢。
3
對比更加強烈的,是網絡遊戲行業。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首次把「網絡遊戲」光明正大地寫入國家級文件。《意見》提到:
提升網絡文學、網絡表演、網絡遊戲、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質量
事實上,今年以來,官方對「網絡遊戲」持續釋放寬鬆信號。國家新聞出版署今年發放了將近800個遊戲版號,數量同比增長25%。
廣東甚至在7月下發通知:允許遊戲在拿到版號前就能上線測試。
《黑神話:悟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橫空出世,成為國民級別的遊戲大作。新華社推出30分鐘獨家專訪,人民日報、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紛紛點讚。
雲南日報、江西日報、貴州廣播電視台、安徽廣播電視台、重慶廣電等多家主流媒體旗下的官方短視頻賬號,甚至集體上線,直播體驗打遊戲!
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主流媒體全力支持遊戲產業,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要知道,2018年新華社旗下《半月談》曾連發三問,炮轟遊戲產業「電子鴉片」、「社會毒瘤」,火力極為猛烈。人民日報也跟進轉載。
就在去年12月,國家新聞出版署一紙公文,公開徵求意見,提到「網絡遊戲不得設置每日登錄、首次充值、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被稱為「最嚴遊戲新規」。遊戲產業慘遭黑色星期五,市值暴跌5000億,結果官方緊急刪除徵求意見稿,才緩過來一口氣。
短短半年多,恍若隔世。可見,《黑神話:悟空》的爆火絕不是偶然,可謂順應了「天命」。上線當日,總銷量就超過450萬份,吸金15億,在海外帶火了中國文化,在國內帶火了大量旅遊景區,造就了一場流量的盛宴。
「大聖」,來得正是時候。
4
互聯網電商、教培、遊戲行業,有什麼共同點?
發現沒有,它們都屬於服務消費,正是當下國家發力刺激消費、提振經濟的突破口,承擔着前所未有的使命。
2023年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增長7.3%,但服務零售額卻增長高達20.3%,
一升一降的背後,恰恰反映出服務消費的巨大潛力。
當下的一個現象是,景區人山人海、演唱會和音樂節一票難求、餐廳爆火,但實體消費卻相對疲軟,很多家庭對耐用品,往往是「能省就省」,「能用就將就用」。
相反,不少人對服務消費卻抱有「捨得」心態:
給孩子報班素養培養=提高孩子的個人競爭力,是教育投資,不可少;
出門聚餐具有社交屬性,是維繫人際關係的必要途徑,不可少;
外賣物美價廉,手指在屏幕上輕點幾下,外賣小哥火速到達,簡直是疲憊打工人的「衣食父母」,不可少;
平時存下的錢,假期去旅遊放鬆一下還能開拓視野,也不可少;
……
2023年,中國服務消費在總體消費中的比重達到45.2%,撐起了「半邊天」。到2030年有望超過50%。
正因如此,刺激服務消費,成為應對消費降級的一劑「猛藥」。
此外,服務消費與第三產業相關,這恰恰是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就業人員佔全國的48.1%。互聯網電商的背後站着千萬商家,教培行業有百萬從業者,而遊戲行業的用戶規模超過6個億,上下游更是牽引極廣。
刺激「服務消費」,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