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營養、疾病、父母養育和壓力等方面可能有關。
——題記
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過往的身體健康水平是很有挑戰性的,因為很難獲取到持續收集的健康指標。
然而,我們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人群健康水平與一個簡單且廣泛記載的指標——身高——之間有明確關聯。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裏,身高都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19世紀前,歐洲的平均身高在165~170厘米之間徘徊。但在過去200年中,驚人的一幕發生了:在全球,特別是在歐洲,身高出現了大幅增長。
許多歐洲國家的平均身高增長超過15厘米,而且這在荷蘭尤其顯著:荷蘭男性的平均身高從1810年的166厘米提高到了現在的184厘米,僅僅兩個世紀就增長了18厘米。
如今,荷蘭男性是全世界最高的。
毫無疑問,基因是決定身高的主要因素,但人群整體身高的巨大變化不能只靠演化來解釋。因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發生身高的變化的時間尺度應該長得多。
然而,在過去的200年裏,荷蘭與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生活水平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不僅超額死亡率和傳染病患病率變得更低,人們也更容易獲取到高品質的食物。因此,他們身高的快速增長表明,生活環境與更健康、身高更高的人群存在明確的關聯。
發育期間的身高與健康
在發育過程中,身高和健康是由相似的因素驅動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營養。人們需要食物來提供能量,這樣身體才能持續生長並保持健康。
儘管如此,身體的其他需求(比如疾病、壓力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等因素)可能會把這部分能量轉移走。這會破壞人體的生長,使人群普遍更矮。
近期的研究表明,在19世紀的荷蘭,長期或復發的疾病與成年人更矮的平均身高有關,而短期的、一次性的疾病反而可能有助於身體生長。這大概率是因為,症狀較輕的疾病增強了機體的免疫力,從而讓人在之後能更好地抵禦感染。
父母(尤其是母親)的離世也會導致身高更矮。對於幼兒,這也許是因為他們依賴於母親提供營養。但這個趨勢對大齡兒童也是一樣的,這說明主要照顧者的離去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奇怪的是,在荷蘭以及其他地方,雖然失去母親與孩子身高更矮相關,但失去父親並不會如此,可能是因為在這個年齡段里,父母的撫育存在一定的性別偏向性。
因此,總的來說,身高反映了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從出生到青春期結束)所攝入食物的質量和數量,也反映了在此期間沒有出現其他壓力因素將能量從長身高這件事上奪走。
成年後的身高與健康
就衡量成年人的健康狀況而言,身高是個較為複雜的問題。如今,高於平均身高的人(尤其是男性)的總體死亡風險通常更低。然而,身高過高(高於190厘米)的人的死亡風險通常會略微更高,主要因為他們死於癌症的風險更高。人們認為這可能與體重有關:更高的人身體裏有更多細胞,因此就有更多的細胞分裂,這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患癌風險。同時,個子高的人也傾向於攝入更多卡路里,這也可能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在回顧歷史上(例如二戰前)的人口數據時,我們發現情況更為複雜: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身高較高的人更可能英年早逝,即便是那些在現在看來屬於個子偏矮的人(比如155厘米高的女性)。
他們的高死亡率也許是因為,個子高的人需要的卡路里比個子矮的同齡人多。因此,在過去更為常見的食物匱乏時期,個子高的人更容易營養不良。
在歷史人口中,傳染病導致的死亡也比現在更常見。在這兩種因素的結合下,高個子人群在過去面臨着更高的死亡風險。
高個子的故事——當下和未來
儘管我們的研究主要關注身高與過去研究的相關性,但它對當今的醫療也相當有影響,尤其是對於那些很難到達、很難監測到的地區。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在收集兒童發育障礙(也就是兒童落後於健康的生長曲線)的數據。這份數據被廣泛用於評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營養不良程度。
奇怪的是,在荷蘭,如今的孩子變得比他們的父母矮了。但我們並不清楚是什麼導致了這些現代社會的「巨人」的萎縮。這不免引出了一些嚴肅的問題:是飲食質量下降了嗎?是兒童肥胖阻礙了發育嗎?搞清楚人們長高或者變矮的原因,也許有助於我們從國家而非個人的層面上理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