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攻擊是最佳防禦!中國沿海城市將沒有一個是安全的

—亓樂義:延伸性反擊-烏克蘭給台灣上了一課

作者:

烏克蘭俄羅斯境內庫爾斯克州(Kursk)發動奇襲,至今佔領超過1,250平方公里的領土,不僅在東北部戰線掌握戰場主動權,也觸動克里姆林宮內部權力結構發生微妙變化。美國戰略學者指出,攻擊是最佳的防禦,台灣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使北京知道如果入侵台灣,中國的沿海城市沒有一個是安全的。

建立緩衝區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8月19日宣佈,至今烏軍控制超過1,250平方公里的敵方領土和92個定居點。烏克蘭蘇梅地區(Sumy)對面邊境內的俄羅斯軍隊已經基本撤出。澤連斯基前一天表示,烏軍的整體行動是儘可能摧毀俄羅斯的軍事潛力,並以最大限度進行反擊,包括在庫爾斯克地區建立緩衝區,意指減緩乃至解除俄羅斯從邊境地區對烏克蘭發動攻擊。

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8月19日分析指出,烏克蘭軍隊繼續在庫爾斯克州小幅度挺進,烏俄雙方仍在激戰。克里姆林宮的反應,是優先考量如何使政權穩定。

從去年6月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發動兵變普京(Vladimir Putin)政權造成風險以來,克里姆林宮的用人哲學除了任人唯親,還偏好在反恐和反情報領域擁有良好績效的安全官員,將其視為政權的保障。烏克蘭入侵庫爾斯克州的行動,特別暴露了這一動態,使得普京更加依賴這類人及其組成的權力結構,而非重視政治或經濟的管理階層。

如果把情境換成台海兩岸,是否出現類似的情況呢?俄烏戰爭與台海戰爭有不同之處,但本質相通,都是獨裁政權對民主國家赤裸裸的侵略。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魯賓(Michael Rubin),8月15日在《國家安全期刊》(National Security Journal)網站發文提出,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攻勢對未來的台海戰爭意味着什麼?

魯賓指出,烏克蘭和台灣在歷史上有相似之處,都被侵略者視為其領土、歷史與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可以用導彈空襲摧毀台灣的基礎設施,造成巨大損害;就像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Crimea)和頓巴斯(Donbas),中國也可以吞噬台灣的外島。不過,佔領整個台灣會造成數萬解放軍甚至數十萬人的傷亡,如同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所付出的代價。不僅如此,烏克蘭開進庫爾斯克州,暴露俄羅斯的領土防禦是普京政權的致命弱點。

攻擊是最佳防禦

如果中國入侵,台灣防禦的關鍵將需要強大的攻勢。魯賓認為,正如拜登(Joe Biden)政府絕不應該試圖把烏克蘭的作戰局限在烏克蘭的本土,台灣也不應該在地理上限制其反擊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台灣的威懾力。如果台海戰爭延伸到中國大陸本土,中國民眾有可能以此挑戰中共的統治地位。

魯賓指出,烏克蘭教給台灣的寶貴經驗是,攻擊是最佳的防禦。經過2年多的戰爭洗禮,烏克蘭已經展現在俄羅斯領土上的戰鬥智慧。台灣的領土和人口比烏克蘭小,但這個教訓仍然適用。如果中國入侵台灣,北京現在就應該認識到,中國的沿海城市沒有一個是安全的。

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發動奇襲,迫使莫斯科開始重視與烏克蘭東北部接壤長達1,000公里的邊界防線。這裏原被視為休眠區域,無關緊要,如今成為俄軍整個防線的破口。如果把這1,000公里的邊界防線,換成是與台灣一海之隔的中國東南沿海防線,後果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中國東南沿海5省市(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上海)的經濟體量超過全國三分之一,財政收入佔全國近4成,是挑起中國發展和穩定經濟的大梁。台灣的反擊作戰範圍不需要覆蓋東南沿海5省市所有精華地帶,只要鎖定上海等幾個重要港口,就足以撼動中國整體的經濟發展。

延伸性」豪豬戰略」

長期以來,美國戰略學界反對台灣的攻勢作為,美國的長期政策也偏向於此,避免台灣向中國挑釁。然而,現實的情況已經不容許台灣的國防過於被動。美國一些軍事專家指出,支持台灣發展防禦性的」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往往採取過度窄化的觀點,而忽略和蓄意低估台灣延伸攻擊距離並對解放軍造成困擾的機會。

「豪豬戰略」除了讓台灣成為難以咬碎的堅果,台灣的防衛也應該儘可能跨越海峽向遠處發起反制,以擾亂解放軍的部署與作戰能力。若不這麼做,將讓發起攻擊的解放軍擁有額外的優勢,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並全面攻擊台灣。

其實,台灣並非沒有打到海峽對面的反擊作戰構想。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台海危機期間。台灣的空軍作戰指導,有一項稱為「防禦性反擊作戰」,把部分空軍兵力對敵當面主要攻台基地列為優先攻擊目標,使其短時間內無法修復使用,台灣的作戰防禦縱深能夠向前延伸,形成相對有利的作戰態勢。

當時台灣國防部舉行三軍聯合兵推,有關空軍作戰部分,更加重視空軍的反擊方式,也就是如何選擇作戰目標。若要先削弱敵人的空中作戰能力,就先打擊敵軍機場;若要延緩共軍攻台的發起,為台灣爭取動員備戰時間,就先打擊敵方港口、艦船或海上軍事目標。

還有一項是」支援外島作戰」:共軍若對台灣外島發動突擊,顯然是想誘擊台灣空中支援兵力,俗稱」圍點打援」。即使如此,台灣空軍也決心以小兵力采低空奇襲方式,分批次投入作戰。必要時,對敵人附近基地、雷達站、導彈陣地、物資集運站或兵力集結地,實施攻擊。但執行攻擊作戰尤需謹慎,要做好評估中共可能採取的報復行動。

[page]

有關海軍作戰指導,當時參謀總長羅本立重申」有效嚇阻」的精神,強調以攻勢行動達成防衛的目的,手段是主動反擊。他要求海軍的反擊作戰應是一種」主動作為」,而非間接支援或配合友軍行動。具有攻勢能力的單位如水雷與潛艦等部隊,應儘快策定周詳的運用計劃,結合聯合反擊,發揮」有效嚇阻」的力量。

對東南沿海經濟封鎖

台灣海軍強調以」疏泊」保存戰力,疏泊的同時,要伺機而動,適時投入戰場,以達成」制海作戰」任務為着眼,不能成為戰場游兵被敵人消耗。對於今後制海和反封鎖作戰,多以導彈作戰為主。

羅本立指出,國軍的戰略構想強調擊敵於海上,建軍備戰應朝此目標邁進。他特別強調,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經濟發展,攸關中國的綜合國力,國軍的作戰若不能對此一地區造成影響,何來嚇阻之說。

羅本立要求海軍,研究並評估對大陸東南沿海施以經濟封鎖的可能性。台海戰爭不能局限於海峽一隅之內的作戰,更不能局限為中國的內政問題,使中共排除外力干預的陰謀得逞。

由此可見,將近30年前,台灣非常清楚台海戰爭的本質,是國與國之間的武裝衝突,是危及地區乃至國際社會穩定與繁榮的重大事件。如今這場法律戰正在進行與強化當中。

當年的台海危機,使台灣更加確信嚇阻與反制之道,不在於戰役戰術上的得失,而在於能否影響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經濟發展大局,從根本上打斷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機遇,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因戰爭而江河日下,轉而威脅中共政權。這應該是習近平最擔心之處,統一不成,反而引火上身。

最近一、二年,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在規模、強度和性質上更甚以往,全面抵近台灣24浬鄰接區(毗連區),逐步壓縮台灣兵力的運用空間與作戰縱深。台灣為此做出相應調整,開始重視向外延伸打擊範圍。這種調整立足於台灣防衛作戰的現實需要,也汲取俄烏戰爭的經驗。

先制打擊

台灣國防部2023年9月公佈《國防報告書》指出,在敵人航渡階段之前,一旦發現對岸進犯徵候明確,即可先制打擊敵方犯台部隊的作戰集結能量及關鍵節點,破壞對方的作戰節奏並遲滯其行動進程,另外結合美國印太戰略部署,向外拓展防衛空間。

《國防報告書》並未說明向外延伸打擊範圍有多遠,但是從公佈的示意圖中看出,它的範圍涵蓋海峽當面軍事基地,特別是軍用機場,如福建龍田、惠安、廈門等地。示意圖是一個概略說明,實際作為還要看當時威脅程度而定。如果說台灣的防禦是一種」豪豬戰略」,如今這種戰略在被動防禦的基礎上,加上先制打擊的主動作戰思維。

由台灣中科院研發的雄升地對地巡航導彈,可達中國內陸縱深。它來自雄二導彈進行性能提升並增加射程後的雄二E型導彈。圖為雄二E增程型反艦導彈發射資料照片。(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部官網)

中國東南沿海5省市的精華地帶,大多在距離海岸線不遠的淺近縱深,也都在台灣遠距」不對稱戰力」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如空射型萬劍導彈系統的作戰範圍從200公里增為400公里,能壓制對岸一線機場和雷達站台;雄升地對地巡航導彈系統射程約1,200公里,具有源頭反擊能力,對敵軍二線縱深構成威脅。

台灣的遠距打擊力量可以對中國沿海精華地帶造成影響,若能善加運用,軍事上不僅能化被動為主動,也能對北京產生一定的戰略制衡作用。

撰稿人/亓樂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24/2094505.html

相關新聞